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小学语文作业三 作业周期 : 2019-12-17 2020-01-05

所属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请以现行教材,设计一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教学教案。


发布者:吴中区管理员

小学语文作业三

提交者:学员吴佳怡    所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9-12-25 08:39:19    浏览数( 0 ) 【举报】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州市吴中区石湖实验小学  吴佳怡  215100

【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训练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朗读技巧,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2. 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3.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2. 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文,回味大潮奇观

1.“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跟随作者一起去观潮。(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横卧 平静 笼罩 屹立 若隐若现        (潮来前)

闷雷滚动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潮来时)

奔腾西去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两丈来高(潮过后)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人群沸腾

分组指读。

3.作者正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观潮的,那观潮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最后一组词语?

4.钱塘江大潮涌动,观潮人群情沸腾,所以在文章第一句就发出了这样的赞美——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板贴:天下奇观)

5.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钱塘江潮来之前,风平浪静,薄雾蒙蒙,一起读好第二自然段。

那么,潮来之时,又是何等奇观呢?

【设计意图:四组有联系的词语能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结构,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概念,又为接下来的文章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重点段落,观赏潮来雄奇

提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 3-4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钱塘江真是“天下奇观”?

你从哪里感受到这真是“天下奇观”呢?

1. 听潮声

你听到了潮水声音,(板贴:声音)还有谁也听到了潮声?读出相关句子。

交流: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分别指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潮声到底奇在哪儿呢?(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声音的变化?

谁能读出这样奇特的变化?

(教师重点指导读第三句)

你为什么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

读得重一些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潮来时的气势非凡,谁能够把这非凡的气势读出来?

我们来合作,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全班一起读第三句,再来感受一下潮来时声音的变化。

光听潮声已经令人心情澎湃,难怪大家说——齐读第一自然段。

2. 知潮形

 除了声音,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呢?你看到了大潮的形态之奇,(板贴:形态)还有谁也看到了?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在作者眼中,大潮好像什么?(一条白线、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从这些短语中你体会到什么?(大潮的气势越来越大,场景越来越让人震撼。)

作者就是用这短短的四个句子就把潮来时形态的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你最喜欢潮水的哪一种形态?把句子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提炼出文章富有表现力的重点词语,在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说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表达情感,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生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什么像一条白线?(看图)把远处的潮水比作了一条白线,形象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是从“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看出了潮水的变化很快。

对比“横卧”“横贯”: “卧”是躺下、趴着的意思,好像睡着了,是静态;而此时的浪花却是动态的,所以用“横贯”比较合适。从中可见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板贴:用词准确)

既然潮水变化得那么快,我们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语速就要(快)一点, 谁再试着读读?潮水越来越疾了。

谁能边想象大潮滚滚而来的画面,边读好这句话?一起读。

生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出示图片)两丈多高:比2层楼还要高。你可真会联想。

瞧,浪头越来越高,真像一堵水墙啊!再读,浪头之高、之陡,更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生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同学们,我把“千万匹”删掉好吗?(不好)为什么?

战马的数量多,说明潮水水势很大,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能很好地体现出水势的浩大,你找到了吗?(浩浩荡荡)

“浩浩荡荡”除了可以形容水势的浩大以外还可以形容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瞧,(出示解放军图)。国庆阅兵典礼上,列队整齐的解放军叔叔浩浩荡荡地在天安门前经过。

再看,(出示同学排队图)星期三,同学们排着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动物园春游。

是呀,用上了这个词语,就会显得很有气势。让我们带着理解,把词语送入句子来读一读,读出水势浩大,来势凶猛。

从“千万匹”“战马”“浩浩荡荡”这些关键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指板贴:用词准确)

再来读读这四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潮水形态的变化。

(播放视频)同学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场面吧。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难怪文章开头就说——齐读第一段。

齐读3~4自然段,读出你的赞叹。

3. 知其序: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主要抓住了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再读读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声音变化: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形态变化:一条白线  一堵水墙  白色战马 

声音越来越大,场面越来越壮阔,这有着共同的原因,就是大潮越来越近了。

快速浏览3~4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也在提示我们大潮越来越近了呢?

(1) 表示距离:远处、再近些、越来越近。

(2) 表示时间: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

结合这些词语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呢?(贴: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用上了这样的顺序,我们的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贴:条理清晰)

同时作者把所见所闻交替描写,写得有声有色,非常壮观。(贴:见闻交替)我们把3-4 两段连起来,想象钱塘潮由远处飞奔而来的变化过程,读出钱塘潮的壮美。

    谁来根据提示,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直入重点,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引领学生品味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批注以及交流讨论,借助影像资料,使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感受大潮的奇特壮美。借助资料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问,使学生对这一奇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迁移学习方法,品味潮后余波

1.潮头过后的钱塘江又是怎么样的呢?请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潮头过后的钱塘江又是怎么样的呢?(恢复了平静)

2.在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江水时,也用了“平静”一词,两处“平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潮来前,江面宽阔而平静,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第二处“平静”是在退潮之后,即便恢复平静也是在“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之后,且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3.本文主要写潮来时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和山崩地裂般的声音,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和潮过后的平静呢?

(以静衬动,潮来前后的平静,侧面烘托出大潮来势凶猛,声势浩大。)

4.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余波尚有如此大的威力,你想说——(齐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5.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准确的语言、清晰的写作顺序,将耳闻目睹交替展示,让人如临其境,把我们带到了钱塘江观潮,我们也明白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原因。


四、对比阅读实践,丰盈观潮体会

1.其实,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过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篇,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笔下的大潮奇观。

① 李白——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②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③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④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⑤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像这样咏潮的诗句还有很多,同样的大潮,在不同人的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课后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咏潮的名篇名段,我们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诗文的朗读,不仅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观察和描写事物要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无穷的魅力,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同一自然景观会展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板书设计


用词准确

                  声音                             时间顺序

 1、 观潮                               条理清晰

                                                   由远及近

天下奇观        形态                

见闻交替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12-26 12:53:51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