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12-19 2020-02-28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根据实践经验和课程学习提交1篇教学设计稿或一份微课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4.辅导老师根据学员作业质量进行评分:每个阶段作业优秀得10分;良好得7分;合格得5分,未合格不得分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顾懿宁    提交时间: 2020-02-25 17:00:56    浏览数( 0 ) 【举报】

《苏东坡传》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阶段一梳理传主重要人生章节

【教学目标】

1. 通读全书,了解苏东坡的人生足迹。

2. 关注苏东坡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地点、事件、人物、思想变化、文学作品等关键信息。

【教学活动】

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

【阶段作业】

1. 每章节做400字读书笔记。

2. 为苏东坡写一份简历

 

阶段二把握传主人格的核心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完成个性化、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梳理《苏东坡传》的核心内容,激发创造力。

2. 把握苏东坡在不断变化的人生轨迹中的人格核心特征。

【教学活动】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苏东坡纪念馆筹建策划书》的写作。

2. 根据不同角度,把苏东坡纪念馆展览内容分为几个不同的展区,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 以选址为单位分组,上课分享苏东坡纪念馆设计。

【阶段作业】

根据对苏东坡的了解以及纪念馆的主题,撰写楹联(含横批)。

 

 

阶段三理解作者对传主人生经历 的解释

【教学目标】

1.了解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理解《苏东坡传》的写作策略。

2.探究作者对传主的解释,培养传记研读的核心能力,掌握从作者出发理解作品的阅读方法。

3.深入体会和理解林语堂和苏东坡的快乐哲学,培养宽厚、旷达、富有生活情趣的处世态度。

【教学活动】

详见《苏东坡传》阅读指导(三)

【阶段作业】

详见《苏东坡传》阅读指导(三)

 

 

 

 

 

 

 

 

 

《苏东坡传》阅读指导(三)

【教学目标】

1.了解 林语堂的传记文观, 理解《苏东坡》的写作策略。

2.探究作者对传主的解释, 培养传记研读的核心能力,掌握 从作者出发理解作品的阅读方法。

3.深入体会和理解林语堂和苏东坡的快乐哲学, 培养宽厚、旷达 富有生活情趣处世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质疑和思辨, 引发对传记作者的写作策略和价值取向的探究,不再将阅读局限于传主本身。

 

【教学难点】理解 《苏东坡传》中暗含的林语堂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构想。

 

【课时】3课时(1 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导入

回顾前两个阶段的阅读学习和预习作业,请几位同学谈谈读了阅读材料后的直观感受。将学生的思维从认可林语堂、认为自己很了解苏东坡中提出来。

明确:一直以来读到的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

 

2、 思辨 苏轼想象的颠覆

将预习作业中的问题分类呈现。

1. 林语堂笔下的苏轼是否真实?(夸张、失度?)

2. 如何看待林语堂对史料的删减和编排?

3. 《苏东坡传》与宋史写作方式的区别?

将问题记录在"任务单"上,课堂 进行探究和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这三类问题恰好指向我们通过作者读作品的三个关键点。

(板书)

1. 作者的主观情感(价值取向)?

2. 作者的写作策略?

3.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问题探究

林语堂:"1936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去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还带了些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至于在行李中占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诸脑后了。"

明确林语堂读的史料并不会比任何一位苏轼研究者少。

提问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明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 要从林语堂本人出发去探究。

1. 林语堂 的写作策略——诗性还原

传记文学不同于一般叙事性文学作品,如何处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是每个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受史传传统和西方现代传记文学观念的双重影响,中国现代传记作家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往往表现得比较游移。

郭洪雷《林语堂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如何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更为丰富的文学手法,提高传记作品的艺术水准,使传记文学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能够使读者获得更高的审美感受和愉悦,成为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武则天传》恰恰在这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林语堂对如何还原历史人物进行了多样的探索和试验。他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整理、考索材料并在叙述中进行历史还原的路子。林语堂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对历史人物进行 诗性还原,从而获得历史真实与审美真实的统一"

对相关史料和历史人物的想象性激活。

如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携妻儿赴杭州,书中写道:"就在凤凰山下,夹于西湖于钱塘江中间,自北而南的,正是杭州城,城外环以高墙,城内有河道,河道上架以桥梁相通。苏夫人清晨起身,打开窗户,看见下面西湖平静的水面,山颠、别墅、飘浮的白云,都映入水中,不觉心旷神怡。还离中午甚早,湖面上早已游艇处处。夜晚,由他们的住宅,可以听见吹箫歌唱之声。城内有些街道比别处显得更为明亮,因为有夜市数所,直到清晨两三点钟实行收市。尤其对女人看来,总有些令人着迷的货品,如美味食物、绸缎、刺绣、扇子。孩子们则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糖果、玩具、走马灯等东西。 "

这段文字完全依托于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然全从苏夫人眼中出之,如此处理,避免了"剪刀加浆糊"式的叙述,贤淑温婉的苏夫人亦活化而出。

对于野史笔记、遗闻轶事,林语堂在行文中对这些资料既辩明又利用,不仅苏轼的各种非正史材料被大量使用,王安石、司马光、秦观、张方平等人的此类材料,只要有利刻画人物,也被林语堂充分利用。《苏东坡传》叙述中穿插的大量故事,不仅没让读者迷失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反而让读者认识到,这些材料所凝聚的"公共想象"和审美期待,恰是苏东坡生命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性还原除需要具备"建构性想象"和"重演"的能力外,还需要一种源于写作者本身的情感驱动,也就是写作中适时、适度的情感介入。……在苏传中,林语堂能以灵活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将情感作为作品叙述的驱动力量,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塑造人物把握人物。 "

手中的书 文本,举例 体会林语堂的写作策略。

 

2. 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

余娜寻求人的文学: 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林语堂将传记文学视为富有 现代意义的文学类型,批判了中国古代正统的传记文学过于注重教化宣扬的功能。"

关键词:现代意识

《苏东坡传》中"文忠公"章末尾,林语堂评论苏东坡:"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提问:在传记中,感受到了哪些苏东坡的"现代精神"?

明确:民主、平等、生活情趣(美食)……

"中国古代正统文学观念强调教化功能,传记文学多是为了记载历史或宣扬道德,人物往往成为史事的附庸。中国古代传记作品,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的传记作品,重在表现人格理想。……二是以班固的《汉书》为代表的传记作品,书写帝王功业、爱国英雄、正直官员和腐朽官僚,封建正统思想浓厚。特别是以第二类书写内容为主的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可谓汗牛充栋。 "

"林语堂的‘文贵实质’,有两方面的含义: 文学创作需要实质的内容和文学创作需要质朴切实的语言。在他看来,司马迁的《史记》正是这两方面成功结合的典范。 "

"林语堂更加偏爱个性鲜明、反对道德教化的传记作品,他所认可的传记文学更多地突出人的个体。和整个传统观念以及当时盛行的民族国家意识不同,林语堂凭借西方‘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传记观来衡量中国历代传记作品,发现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不成熟,并运用新的评判标准在正统文学之外发掘出优秀的传记作品。

 

3. 林语堂 个人的价值取向

   "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

   提到快乐,我们都知道林语堂本人就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毫不掩饰自己是一个伊壁鸠鲁派的信徒(享乐主义者),"幽默""性灵""闲适"是他人生中的关键词。如果要概括林语堂人生的支点和底座,用"人活着要快乐"这句简单的话就再合适不过了。追求快乐的林语堂,他内心深处是如此欣赏前人苏东坡快乐的生命形态,甚至到了推崇备至的程度。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将苏东坡快乐的动力源归结于孟子的"气",他这样解释道:" 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界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元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同样的,这也可看作"幽默大师"林语堂通过渊深的中国文化对快乐人生的一次指引,如果世人能够滋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即便难以达到天才苏东坡的快乐境界,却也能够隔着时空的距离而让自己愈加靠近他那颗博大的快乐心灵。

 

4、 问题 解答

   在了解了林语堂的写作策略和文学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请同学重新讨论两个问题,探究答案。

1. 林语堂笔下的 "乐天派"苏轼是否真实?(夸张、失度?)

明确:苏轼 的人格核心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的。以蝼蚁之躯在天地间短暂寄寓生命不过如此当超越一时的荣辱得失 转而内省贴近本心。 有这样的"寄寓"观才能有他的"旷"、他的 "谐"。 他的"谐" 不过是"寄寓"观的一种外化形式。这一"寄寓"观正是苦难土壤里结出的黄连是痛楚纠缠后的蚌泪成珠。两种状态是不同时期和心境的苏轼,林语堂为了塑造审美化人格的苏轼,一定有所取舍和夸张,但绝不失度,也不至于"不真实"。

 

2. 如何看待林语堂对史料的删减和编排?

明确:作为一本传记,《苏东坡传》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托, 但又不可能是历史的忠实还原,传主 的形象必然会受到传记作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林语堂从传主苏东坡身上感受到的人格内核正是快乐,而他要努力刻画的也正是苏东坡的快乐心灵。正是因为有"了解" 有"同情"有一种诗性存在之间的心领神会有一种自由精神之间的周旋徘徊 才能使林语堂自己制订的诗性还原策略 得以实施才最终成就了《苏东坡传》这样的传记文学的经典。

 

3. 《苏东坡传》与宋史写作方式的区别?

中国古代正统文学观念强调教化功能,传记文学多是为了记载历史或宣扬道德,人物往往成为史事的附庸。,林语堂批评历来评价甚高的个人传记作品,认为它们仅限于介绍生平梗概,缺乏深入地刻画人物。林语堂更加偏爱个性鲜明、反对道德教化的传记作品,他所认可的传记文学更多地突出人的个体。 林语堂尊重人性的自然流露,在日常俗世中追求超越性,实现审美文化人格的建构。

 

5、 总结

不能仅仅将人物传记当作了解人物的"史料综合"来看待,而要挖掘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

1. 《苏东坡传》表达了林语堂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构想。

"在考察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时,林语堂从现代个体意识出发,发现了自然人性的流露和生命愉悦的存在。在这样的发现里,他表达了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构想: 尊重人性的自然流露,在日常俗世中追求超越性,实现审美文化人格的建构。"

2. 林语堂与苏东坡的快乐哲学

《苏东坡传》力图还原一个生活在世俗人间、有血有肉的苏东坡,诠释了"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坦荡、善良心肠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我们也深受感染,苏东坡便是林语堂毕生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喜爱他、崇拜他,若能在生活中用这种"快乐哲学"对待人生遇不遇之变,做一个宽厚、旷达、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就是《苏东坡传》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课后作业

1. 以手中的《苏东坡传》为 文本,举例赏析林语堂的写作策略

2. 阅读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和学术论文《 苏轼想象的颠覆——林语堂、 余秋雨到胡兰成》,谈谈你最喜欢的苏东坡建构。(写一篇随笔,不少于600字)

 

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