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12-19 2020-02-28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根据实践经验和课程学习提交1篇教学设计稿或一份微课


作业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4.辅导老师根据学员作业质量进行评分:每个阶段作业优秀得10分;良好得7分;合格得5分,未合格不得分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章静    提交时间: 2020-02-26 21:39:57    浏览数( 2 ) 【举报】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稿"形"与"神"的关系。 4、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重点 1、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何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 2、本文题为"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入新课
师:这一学期,我们学了很多的古诗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首诗词(PPT1出三首诗词),大家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描写秋天的
师:对,这些都是描写秋天的诗词,我们品味一下,在这些诗词中,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大概作答)…(引导学生答出悲凉、凄苦、壮丽等关键词。)
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郁达夫先生的这一篇《故都的秋》(出PPT2课文标题),大家都预习过这篇文章了,我们想一想,在这篇文章中,秋天又是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故都的秋》,一起来领略郁达夫笔下别具一格的秋景吧。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郁达夫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郁达夫,大家有谁知道郁达夫此人吗?
生:……(大致说一说)
师:(出PPT3,对学生简单介绍作者。)
2.解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故都的秋》(PPT出"故都"),了解完作者,也预习过文章,大家应该知道,这里的故都指的是?
生:北京、北平……
师:对,那么既然如此,你们想一下,标题是否可以改成"北平的秋"或者"北京的秋"?(PPT出问题)
生:……(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作答)
师:我们首先品一品"故都"二字。
师:"都"为何意?
生:……
(引导作答)
师:"故"为何意?
生……
(引导作答,并给出PPT)

师:(总结学生回答,给出PPT答案)对,所以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更饱含作者的深切的眷恋之情。
3.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作疏理全文结构的训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快速浏览课文,试试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看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给出PPT)
(给学生五分钟左右时间浏览课文,解决问题。) 
师:好,读完课文,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给出PPT)我们找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
(学生应该可以划分出三层结构来,引导学生完善答案。)
师:这篇文章一共分为三部分。(给出PPT)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1、 写故都秋之感。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2、 写江南秋之感。慢、润、淡,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写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赞美了北国之秋。(老师对表达方式进行引导)
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 
1、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2、故都之秋,我减少寿命也要留住。 
4.精读剖析每一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研读 
师: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三部分的内容。大家先看一下第一部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两段,大家边听他朗读,边思考这三个问题?(给出PPT上面的三个问题)
(叫学生起来朗读第1、2自然段)
   师:好,请坐。听完XX同学的朗读,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原话回答,我们找同学来回答。
   生:(学生应该可以找出标准答案)(给出PPT)
   师:嗯,很好,那我们看,与之相比,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呢?
   生:(文章没有直接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所以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给出PPT)
   师:那大家想一想,作者既然是写"故都的秋",为何开篇就要写"南国之秋"呢?
生:……(自由作答,总结答案)
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给出PPT)
(2)第二部分研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部分,我们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秋景(给出PPT),那大家研读一下第二部分3至11自然段,找出在这一部分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秋景图?分别是哪几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给出PPT)
(给学生五分钟左右时间精读第3至11自然段)
师:我们找同学来试着概括一下(学生可能概括不出来全部的精确答案,老师适时地给出PPT的答案)
生:……
师:我们读完第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无比向往,那么分析完这几幅秋景图,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的内心,除了那份喜爱和向往,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情绪呢?
生:……
师: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是什么样的?
生:清、静、悲凉的
师:那你们想想,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悲凉之类的词)
师:所以,这里的"清、静和悲凉"实则也是作者内心的感受,细读这一系列细腻的景物描写,我们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在欣喜、闲适之余,也有一些落寞和悲凉吧。(给出PPT)
师:正如一开始所说,秋是同一个秋,但是在写作者笔下,秋却是不同的,也承载了他们不同的情感,读到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最初的那个问题,你觉得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什么样的呢? 
生:……
(引导学生答出"悲凉"这一特点和"开心又悲凉"这一情感)
师:那我们思考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秋景为何如此悲凉?(给出PPT)
  这份悲凉,源于他的人生阅历,也缘于他此时此刻的人生境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给出PPT)
师:我们常说知人论世,国难当头,内心本就犹豫多思的郁达夫,旧地重游,面对熟悉的秋景,内心的欢喜与眷恋不言而喻,但这份眷恋之外,却也无可避免的对国家、对时代的多了一份担忧之情,内心也多了一些悲凉。
(3)赏析第12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第12自然段,大家想想,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在12段有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给出PPT)
师: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一段议论的结构。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进行解析。
生:……
(引导学生指出,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最终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给出PPT)
本段议论从喻理的角度,从古今中外文人"咏秋"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揭示了"秋意处处有"、"乡国有异,秋感略同"的人文内蕴;又通过强调中国之秋和中国北方之秋,进一步突出故都秋味的深刻隽永。
师:我们读过许多写秋的诗词名篇,其实不难发现,如作者一样,中国文人当然不乏毛泽东之类写秋之壮丽的名家,但是诗文作品更多还是以"悲秋伤秋"为主题,仿佛"秋"这个字本身就带着一丝落寞悲凉的情绪。正如郁达夫笔下的秋,作者内心萧索悲凉,于是笔下的景物自然也就悲凉了起来,所以对秋向往赞美有之,却仍旧难掩秋之萧索,这也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
(4)第三部分13段研读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部分,第13段,作者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我们看作者具体是如何作喻的?
师:作者首先将南国的秋比作什么?
生:黄酒(PPT)
师:与之对应,北国的秋就如同?
生:白干(PPT)
师:大家想想黄酒和白干分别是什么样的?
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给出答案)
(依次总结出南北的秋不同的特点)
师:正如作者所说,南国之秋相较于北国之秋怎么样?
生:"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师:我之蜜糖,你之砒霜,可能每个人喜欢的秋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从作者的笔下,却真实地感受到了他对故都秋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这份感情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5)赏析最后一段
师:作者把我们带入了他精心刻画的秋意当中。让我们感受他的喜爱和眷恋,也让我们体味他的落寞和悲凉,明白这份复杂的情绪以后,我们便不难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的这一段真情告白,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下。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答出对祖国美景的喜爱)
师:除此以外还有呢,联系当时坐着所处的时代背景,大家不妨再深入的探索一下,先生这份真情告白,到底告之为谁?
(引导学生作答,给出PPT)
 秋色是这样的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板书: 

附件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