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二)

发布者:吴良玉     所属单位:汉南职教中心     发布时间:2015-12-23    浏览数:0

    三 弹性设定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行进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教学活动达到了预设的三维目标,就是有效教学了。

    首先,三维目标的设定必须兼顾到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以往教师在设定三维目标时,往往只注重静态目标,课堂完成过多重视知识目标的完成,而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资源是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始料未及。相对于知识目标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目标,需要我们去发掘,它是无法用数量指标来概括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只有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因素,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生成性。一般而论,动态因素包括:学生对教材观点或事例的质疑,对生活中某件事情的不容认识、对教师分析的不同看法、同学之间的相互争执、其他一些偶发情况等等。我们应当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富有弹性、留有余地、全面考虑到显性和隐性、教材和教参、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等因素。

    其次,三维目标的设定必须兼顾到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具体目标这三个层面。有效教学关注目标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它要求从整体着眼认识每一目标的地位和价值,从局部出发认识整体目标对各层目标的统领作用。我们平时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对所教内容的具体目标钻研较深,而较少从总体上去把握每课时的具体目标与一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与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一本书的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致造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脱节或重复,做了无效劳动。再者,平时在设计教学课堂目标时,往往对学科本位目标钻研教深,很少用联系的观点从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去思考教学目标,以致造成学生接受的知识都是比较零散的、孤立的,缺乏对文科综合学习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