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韵

发布者:谢莉菲     所属单位:宁师中学     发布时间:2016-01-13    浏览数:0

 神州音韵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包楞调》 《走绛州》 《孟姜女哭长城》

2、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分析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分析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

3、初步学习民歌体裁的“小调”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包楞调》、《走绛州》、《孟姜女哭长城》等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民歌体裁中小调的理解。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分析旋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境界,并掌握民歌的流动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出示地图)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份吗?

学生: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这一代属齐鲁燕赵。

2、教师:今天,就由老师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的音乐世界。

由地图讲解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新课教学

1、欣赏《包楞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它们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愣愣”而得名。1962年经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挖掘整理出来后,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著名歌唱家彭丽嫒因演唱《包楞调》而一举成名。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钢琴演唱音程soldosol resolsol(其旋律音调突出四度、五度、八度跳进)

学生演唱

3)教师: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包楞调》,请大家跟录音模唱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

4)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曲中都使用了衬词。

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衬词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不属正词基本句式之内,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语,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常用的衬词有:啊、哎、吧、啦、唻、啰、呀、嘿、哩

教师采用先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再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其对歌曲表现欢乐情绪所起的作用。用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了解民歌中根据地方方言的不同,加衬词和衬句也有所不同。

2、欣赏《走绛州》

又名《一根扁担》,流传于山西和陕北。

(1)教师通过重复和加衬的手法,使结构扩充成五个乐句,从而使民歌所表现的情绪更为活跃,非常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挑担者的形象。

(2)教师:讨论这首歌,表现的挑但人的形象

     学生:愉快活泼、乐观风趣。

(3)教师:活泼兴奋的情绪主要通过那些部分来体现的? 

   51 51|51 51|5 2 1|2——|扁担颤颤悠悠;杨柳青花儿红——以景衬托心情;吱咯吱咯嚓啦啦拉嘣。如果略去无实意的部分,表现力将会怎样?在衬词上,力度要随着音乐的情绪而变化。

(1)在声音上,要明快,活泼有连有断,强弱变化。

(2)在强弱上,对有实意的句子稍强一些

(3)在衬词上,力度要随着音乐的情绪而变化

小结:由于歌词中大量使用了补词,从而使歌曲的篇幅加大,结构完善,情绪更鲜明。尽量让学生唱的有趣,唱的有表现力。

3、欣赏《孟姜女哭长城》

(1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音响。

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哭长城》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河北民歌节奏密集,可以说是江苏民歌基础上加花  形成的)。

2)教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

学生听音乐并回答

(3)教师:这条旋律的发展规律我们称之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的结束与下一句的第一个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中发展旋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4)用《沂蒙山小调》做巩固“鱼咬尾”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与思考中,认识民歌的流变性,而这一特点的形成是由地方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2、通过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曲谱分析,学习“鱼咬尾”这种音乐发展手法。

4总结民歌小调,齐鲁燕赵支脉。

三、课堂小结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是否认识“鱼咬尾”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能否运用这种方法创作简单旋律,是否理解民歌的流变性等方面。

二、评价量规

1、学生能在欣赏中发现、认识“鱼咬尾”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在欣赏江苏民歌《孟姜女》中学习对“鱼咬尾”知识,并能运用这一手法创编简单旋律。

2、在欣赏不同地区民歌《孟姜女》中感受到民歌的地域和流变性。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