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培训(101)
  1. 作业标题:【中小学】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中小学】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陈宇晨     提交时间:2016-01-27    浏览数:0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芭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学唱几首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二、 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牧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延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难点:能主动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演唱蒙古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区别认识长调、短调。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及题材形式。

(二)聆听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掌握囊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

(三)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调查: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蒙、藏、维三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歌曲并进行哼唱(抢答)

提问:请在服饰、风俗等方面描述以上三个民族的典型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这三个少数民族

教学环节

蒙古族:

1、欣赏《牧歌》的第一段(长调)提问:感受长调的特点。(结合旋律、节奏、音乐情绪)

2、简要介绍蒙古族民歌。(色彩区、长调、短调)

3、结合教材,聆听《辽阔的草原》、《噶达梅林》进行对比。

藏族、维吾尔族音乐

1、听辩《牡丹汗》、《宗巴朗松》两首歌曲

对比

第一首

第二首

名称

宗巴朗松

牡丹汗

民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节奏

平稳律动

欢快

旋律(情绪)

典雅优美、细腻抒情

明朗奔放、起伏跌宕

主要民族乐器

札木聂

手鼓、

调式

中国民族调式

维族特有的民族调式(丰富)

相关知识

藏族民歌(囊玛)

维吾尔族民歌

教  师  活  动

欣赏歌曲,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并进行比较

学 生 活 动

对长调、短调可以进行简单的辨别

学生主动对比欣赏可以掌握这两个少数民族简单的音乐特征

教 学 意 图

1、再次聆听《辽阔的草原》,跟随歌曲哼唱旋律,

问题:总结长调的特点

2、根据歌词蒙语音标进行试唱。

思考:蒙、汉两种唱法的感觉是否一样?

3、教师通过歌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用二胡演奏长调)和民族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仔细分析作品

4、学生自学《嘎达梅林》

学生唱、跳结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进一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

欣赏三个少数民族的舞蹈视频

舞蹈体验:教学生几个蒙、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

结合课后第3、4题,听几个乐句,回答是什么民族的音乐,具体回答是什么表演形式?(声乐、器乐附图)

总结:

体验、实践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感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巩固学习的知识

作业

1、认真思考课后第5题

2、课后搜集整理喜欢少数民族歌曲,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并表演。

完成小组作业

引导学生在原由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