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培训(101)
  1. 作业标题:【中小学】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中小学】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钟鸣     提交时间:2016-01-15    浏览数:0     

      我在教学《商鞅变法》这一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由知识传授和课堂讨论两部分组成。知识传授主要解决一些简单的、课本上的知识点问题,主要通过PPT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课堂讨论主要进行的是重难点突破。毫无疑问,本课的重难点是商鞅变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已经对这一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艰巨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了模拟辩论。

    辩论一:假如我们现在身处公元前4世纪的秦国宫廷。假如老师是守旧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我极力反对改革,我会提出种种理由,而同学们现在就是以商鞅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我来辩论一番。 

       辩论二:出示商鞅变法采取的法令措施,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扮演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农民、奴隶主贵族。要求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加以评论。评判:司马迁说,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实行严刑法治,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  苏轼说,商鞅变法不听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虽然使秦国骤然富强,并统一全国,但也引起百姓怨恨,使秦朝不久就灭亡。司马迁和苏轼对商鞅的评价,请大家来评判一下。

    这些历史情境的设置,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秦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与热烈讨论中体会到了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对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不仅完成了对这段历史的学习,还引发了对现代中国改革的思考,是历史课以史为鉴的教育功能得以很好的体现。

       但这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这堂课的教学,是从大处落笔,一些细节没有真正处理好。比如战国七雄形势图没做分析,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确战国七雄的确切位置。另外,也少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练习。但总的来说,这堂课对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投身于当前的改革大潮,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辩论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得到最大化的运用。今后,我准备对这类课型多做研究。

 

——教学设计以附件形式附在文后

附件

  •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docx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