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培训(101)
  1. 作业标题:【中小学】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中小学】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陈浩兵     提交时间:2016-02-19    浏览数:1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

2.知道声波进人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

2.通过对水波、弹簧厂疏密波的观察,将对“波”的认识逐步扩展,进而知道声波;

3.通过活动知道声波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从而得出有关结论;

4.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有的人耳结构及引起听觉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激发学生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的兴趣,同时用其他物体进行实验,并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2.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

【教学工具】

音叉、录音机、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录音机播放』: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a、 流水潺潺  b、琴声悠悠  c、清晨鸟语  d、夏日蝉鸣  e、电闪雷鸣  f、飞机轰鸣  g、球场欢呼……

师:在这些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2: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生3: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生4:蝉没有喉咙,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生5:靠翅膀的振动!)
          ……

师:很好,对于以上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的猜想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几个问题.

『小黑板展示』: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b、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c、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二、 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师:我们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讲述)“信息浏览”:帕斯卡发现“振动发声”的故事……

师:帕斯卡“用刀叉敲击碗碟发声,用手触摸发声碗碟感觉到振动;用手按住盘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发现“振动发声”的原理.由此我们看到,科学发现并不神秘

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2、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方式

师:『演示实验』 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b)用手轻推弹簧的一端,弹簧中形成疏密相间的形状——波,向另一端传播.c)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师: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

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大家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

『演示实验』

a、水中击石,缸外听音

b、土电话

师:以上实验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

『演示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师: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闹钟铃声不能完全消失,教师可解释:因为抽气机不能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所以仍可听到微小的铃声,如果能够抽尽,则无法听见铃声.)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好.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固体>液体>气体

(4)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构造及声音传播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振动)→耳桥→耳蜗→听神经→大脑

三、板书设计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好.

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
        固体>液体>气体

本节课用录音机播放声音的方式引入新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什么是声音。引发学生的一些思考,比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以及我们怎么听见声音等?我们新课的展开也是顺着学生思考的思路展开的。在课堂上借助一些实验仪器以及相关工具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师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交流很活跃,课堂的气氛比较好。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采用这种上课方式的机会比较少,老师在具体实践中会有一些生疏和不适应;在课堂纪律方面存在一些吵闹的情况等。所以今后还要加大在这方面的实践,加强学习逐渐弥补自己的不足。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