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反思

发布者:杨婕     所属单位:湖口县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2015-11-09    浏览数:0

对于科学课的教学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的。

1、学习内容的处理。

在原教材中,就算方案设计得再严密,但到下一节科学课时,学生能记住多少,还不是要重新复习计划后再实验?又或是直接开展实验?那学生往往只会关注实验,而忽视了事先制定的实验方案,那么,实验方案也就失去了制定的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开展的。针对以上两点,我尝试着对原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将本课教学活动重点定位于"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的方案设计、实验和交流"。同时,对于三个研究因素,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一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即保证了课堂上能够扎实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蜻蜓点水,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在课外的后续活动中,能继续开展探究活动。

2、教学重点的把握。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重要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严谨,实在的探究过程。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有效证据。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各别小组并没有按实验方案制订中所想到的,严谨地进行实验操作,而教师又缺乏及时和必要的指导,影响了部分小组实验操作的

准确性,这是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改进的。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什么是证据,科学事实、科学数据就是证据。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应通过定量观察、测量、记录搜集科学事实和可靠证据。本课中学生要非常严谨地做好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学会尊重数据(证据),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本课出现三次运用数据,一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认真记录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二是在向大家汇报交流时能向大家阐述自己证据获得的经过,依据可靠的数据来解释。三是教师汇总各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问题出在哪里"--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反思、质疑的精神。

尽管学生在动手之前对实验精确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研究出现误差。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进行跟进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误差,与科学事实相偏离时,我并不告诉他们真相,而要求学生课外再次开展探究,自己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但是,在学生出现这些误差时,没有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跟进,少了一次思维碰撞的经历,不能不说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处遗憾。

3、三维目标的整合。

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如何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科学态度。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

蕴涵其中。三维目标并非独立存在的,能力培养蕴藏于探究活动和思维发展中,知识的获得蕴藏于探究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唯有将三个目标加以有机整合,才能体现目标达成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本课学习重在努力实现兰本达教授所倡导的"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科学教学理念。切入面小一些,但内涵挖掘深一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经历一次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洗礼,这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威德勤
到访时间:2015-11-24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