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润泽生命

发布者:熊春霞     所属单位:佛塔小学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数:1

让生命润泽生命

——参加“崛起杯”公开课竞赛有感

青山湖区佛塔小学 熊春霞 13576069631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飞蛾、瓜苗、心跳三件事物的细致刻画,以小见大,引领读者从三个事例中去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2011年4月,我参加了青山湖区第六届“崛起杯”教学竞赛,当时抽到的课题便是四年级下册的这一篇《生命生命》。

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公开课竞赛,内心很紧张,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校争光!抽到课题以后,连夜便写出教学设计,做好了课件,第二天便试教了,稍作修改以后,再次试教,再修改,再试教……感觉效果还不错!终于到比赛那一天了,揣着激动和紧张满怀信心地去了,心中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感!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命”这个深奥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教学这节课的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提炼小标题“、“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意义”、“结合作者生平,激发情感“、“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等几个层次,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在读中感悟,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预设往往是完美的、理想的。但是课堂却是动态生成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节竞赛课上得并不成功,甚至教学效果不如在本校试教上得好!为什么呢?竞赛时所用的班级是城里的孩子,语文素养应该比本校农村小孩基础要好一些吧!在本校试教过那么多遍,对教材和教学设计也能算倒背如流了啊!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一直在苦苦寻找原因,直到半个月后,我听了“一等奖”得主黄馥荔老师的《生命生命》一课,才真正找到了原因。

黄老师上课给人总的印象——“稳”。面对那么多的听众,她神色自若,亲切、大方。她就像一位充满自信的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她的船员们在惊涛骇浪中将大船驶向胜利的彼岸!看她的神态便知她心如止水,身经百战、视个人荣誉得失如浮云的人才会有那样的大气场!

根源性的问题已经找到了,为什么人家能镇定自若?而我却极力掩饰自己的紧张?第一是心态没摆好,太看重这次比赛了,应该把它视作一节平常的课来上,忘记这是比赛。第二是缺乏锻炼,以后应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具体的得失之处,对照黄老师的课,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教学安排不合理。

我是用一个课时便完成了生字词教学和课文的学习。时间上太过紧凑,这篇文章虽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但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本就有一定的难度,而我又只用一个课时完成,以致于学生感悟不到点上,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不能领悟文中的深刻含义。以致于学生陷入“抓表面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境地。

黄老师则是用两个课时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在公开课上,她向我们展示的是第一课时,包括学习生字词和“三个小故事”。这样的安排非常的合理,学生易于接受。

经验: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最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学生,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

2、导入方法不恰当。

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我是通过向同学们展示日本海啸之后的一片狼藉和情景,还有利比亚战争尸横遍地的惨状,之后总结出“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以此来引入新课。

黄老师则是剪接了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描绘的是小草破土而出,海洋生物不畏天敌勇敢求生的情景。之后总结出“生命是多么的顽强”以此来引入新课。

我为同学带来的是“死”的“沉重”,“ 死”的“悲哀”,而黄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是“生”的“感动”,“生”的“喜悦”,且黄老师与作者杏林子的观点不谋而合,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验:“生命”对11岁的孩子来说本就是个沉重的话题,而我这种导入方式则是“重中加重”,让学生何以担负!

3、 字词教学与课文教学不应割裂开来。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生字教学放在第一环节,我把本课的生词做在课件上,只是让学生例行公事般地读了几遍而已,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从未对字词进行点拨。

令我印象极深的一点是,黄老师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巧妙地解析了“屈”和“茁”,且这两个字不是孤立地单独学习,而是巧妙地穿插讲读三个小故事的板书上飞蛾“不屈求生”、瓜苗“茁壮生长”。在书写上还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了“田”字格,从会意的角度分析了这两个字的内涵,从而引申到飞蛾顽强求生,瓜苗破土而出,二者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点明中心!

经验:这一点让我颇为受益!以前我总认为字词教学和分析课文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每每都是把字词教学与分析课文割裂开来,而黄老师这样由“点”入“面”,字词教学与分析课文教学水乳交融,11大于2,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评价学生不得当。

在评价学生这一方面,我只停留在简单地用语言激励,如“你读得真好”、“你说得好极了”之类的。以致于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安静得让人尴尬!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黄老师在课前制作了书签,作为给学生的奖励。书签精美而且实用,最妙的一点是每张书签上都写了一句激励人们珍爱生命、不怕挫折的名言警句!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读有所悟,依次声情并茂地朗读书签上的名言,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经验: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浪费”,都要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

5、 对作者生平介绍太多,而忽视了对课文的学习。

在写教案之前,查阅了许多作者生平资料,非常感人!当时就想要把杏林子作为一个好榜样在上课时,好好讲讲。结果,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在讲杏林子的故事,一节课上成了“杏林子感人故事报告会”了!从而导致对课文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般,有喧宾夺主之感。以致于学生感悟不到点子上,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不能领悟文中的深刻含义。

而黄老师在处理作者事迹和学习课文则和我恰恰相反,她的课始终紧扣文本,只是画龙点睛般地讲了讲杏林子的故事。

经验:其实,回顾我的教学生涯,我不止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以后切记任何材料都不能取代对课文的学习!

当然,敝人的课也有些许成功之处,窃以为有以下两点:

1、机智处理偶发事件。

在课外拓展环节,我请学生列举一些像杏林子一样不畏挫折,勇敢地面对生命挑战的事例。本以为四年级学生的课外积累,随随便便也能说出个:张海迪、海伦凯勒……,谁知课堂又陷入安静得让人尴尬的境地,我的心都凉了半截。此时,有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可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这可是我的救命稻草啊!我赶紧说:“没关系,那么请你说说他的故事,让同学们来猜一猜他是谁。”那个孩子满怀信心地讲了起来——之后,我就是采用这种“听故事猜人物”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反而比之前一板一眼地讲名人的故事效果好。

经验: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是导演,学生也不是演员,学生不会在导演的指挥照着剧本演下去!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而打乱你的教学顺序,教师要稳住,你一乱学生也就乱了。偶发事件也能产生灵感,“坏事”也能变“好事”,“智慧的火花”就会在不经意间迸发!

2、巧妙地处理文本。

在学习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用PPT做成了诗的形式,如下: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这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用诗的形式、诗的语言一目了然,读起来更有力、更震撼!

经验:教师在处理文本时应本着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原则,灵活地使用教材!

记得曲老师说过:最好的反思就是,反思之后再重新上一遍!在吸取了黄老师这一课的精华,摒弃了之前的糟粕之后,我有机会重新上了一遍!学生与我均受益匪浅!

我相信,所有参加“崛起杯”教学竞赛的老师,和我一样,我们付出了很多,通宵达旦地研课,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礼,“崛起杯”润泽了我们的生命;黄老师的那堂课“润物细无声”润泽的何止是学生,亦有身为老师的我;而我把自己的收获亦毫无保留地献给我的学生,让生命润泽生命!

附件

  • 让生命润泽生命.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