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发布者:占琳琦     所属单位:徐埠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06    浏览数:0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反思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呢?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此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巧妙利用,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模唱不是太感兴趣,一开始模唱便开小差,但是模唱是学好歌曲,唱准音的必经之路。我问学生:你们希望怎样进行模唱的练习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希望不但能听到自己的模唱,更希望能看到。我希望看到的音符是动的,我希望音符是五颜六色的。于是我请上了课件——五线谱大师,把学习内容放在上面,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音符跳动着奏出了孩子的心声,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直线上升。

二、 创设氛围,活跃课堂

      青少年的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要先营造气氛,“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三、 广泛利用资源,推动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一些我们在课本和身边找不到的资料,网络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

      在教学民族歌曲的时候,我感觉:单纯的学唱歌曲本身,学生很难体会到各个民族的特点,也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歌曲内涵。于是在教一个民族的歌曲时,我就从网上多搜集一些同民族的歌曲,再适当的介绍一点风俗民情,那股浓郁的少数民族氛围一下子包围了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迸发出了许多处理歌曲的奇思妙想,我立刻和同学们一起按照他们的想法表演歌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但可以从多媒体上听到音乐,他们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这比较适合在高年级进行。我把制作音乐的软件安装到多媒体上,学生调出五线谱,然后把音符放到五线谱上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再一点播放,他的大作就丁冬丁冬地响起来,学生兴奋的不得了。当然,作品有好听的,也会有差的,教师可以给他们加以指点。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音乐创编歌词,一举两得。

四、 正确利用,合理整合

      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是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但是也不能盲目的过分依赖多媒体,不管有无必要,统统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课件占据了教学环节的大部分,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也是不可取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才应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

      音乐学科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醉在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里,让音乐艺术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孩子的智慧。一味的以图象直觉取代音乐感知,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就背离了音乐教学的目标。

      我们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多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使整个世界越来越美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