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素质教育

发布者:余李中     所属单位:大树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06    浏览数:0

 

漫谈素质教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整个教学工作方案的研究和实验。从素质教育的思想出发,结合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工作注意遵循:

一、教学对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不能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客观事物接受体,不能错误地认为教师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刺激,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咨询、援助。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学习要求,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和手段。这与“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不同,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我们采取的是班组授课制,一个班上的学生众多,他们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个体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力求全面提高,又要按照各自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加强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实行重心转移,即将教学的工作的重心,从传授知识转为同时注重发展智力和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变再现型教学为发现型教学,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

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首先就要求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全面发展,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掌握必要的多方面的知识。其次,必须让学生多练、多活动、多实践、多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整体育人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人类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及能力,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心智素质,把蕴涵于知识之中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即当“经师”更做“人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除了加强学生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得到结果外,还要注意普及科学方法,提倡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启发内化,转化。要将教材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观念通过教学活动为学生所吸取,变为他们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兴趣能使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学生对某一种学习活动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于其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作为其欲望与需求的征兆,是他们身心发展已达到的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反应,教师了解了这个征兆,也就能分析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也就找到了选择教学方法的客观依据。这就是说,学生的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又是教师确认学生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依据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按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理论,还可以转变教学过程中的“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那种枯燥无味、目中无人、气氛沉闷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激情和欲望,并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生动的、活泼的教学环境。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