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本课所用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发布者:夏毛江     所属单位:北门小学     发布时间:2015-11-17    浏览数:0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本课所用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一、有目的的预防

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的暗示或提醒学生,增强学生自我调控的心里准备和调控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还可以用语言来提醒或鼓励学生,如教师走进课堂就微笑着说:同学们这几天的表现令我很高兴。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随便说话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老师真是感谢大家!只是有时个别同学还不能坚持到底,我相信,这些正在进步中的同学一定也很想改掉这些毛病。从今天开始,大家都一起努力吧,看谁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伺机提醒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会交头接耳地讲话。针对这种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果采取大声训斥或批评方式,厉声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违反纪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学生不回答只能形成僵局,回答却只会让教师更加气愤。这样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伺机用眼神提醒学生,或者利用讲话速度的变化或适当的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学生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样即可以不中断教学过程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既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三、个别暗示

教师发现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时,最好不要停下课来公开的批评学生,可以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悄悄的给他一个眼色或者轻轻指他的书本、敲敲他的桌子。运用这些委婉的暗示方法,既不中断教学过程,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从而自觉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又不会分散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树立榜样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表扬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树立起榜样以制止违反纪律的现象。或者对课堂的纪律情况简单小结作出评论,肯定好的,批评差的。主要是树立榜样的作用,不宜过分的批语某个同学。比如说:大多数同学做得很好,李林同学做得特别好,但还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这个同学也正在改正了。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组织效果。

五、采取多种形式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单一、连续的教学操练之后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学效率很容易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课间活动,比如:听音乐、唱歌、做小游戏、讲笑话等等。还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幽默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重新打起精神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去。但应注意这种插曲式的课间活动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倡导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但有些教师由于过分强调民主,忽视了课堂组织教学,结果课堂乱到了教师无法控制的地步,严重地妨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懂得一些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既能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又能做到收放适度,动之有序。正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不但可以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圆满地达成教学目标。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