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学设计

发布者:樊遂红     所属单位:九江金安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26    浏览数:0

       《欢乐颂》课堂实录

 

 

2008514日,浙江教育信息报上刊登了《平常心 大事业》一文,介绍了我的一些教学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贝多芬指挥乐队演奏完《欢乐颂》后,转过身去,看见的是激情洋溢的观众。而当我把《欢乐颂》放完之后,看见的却是昏昏欲睡的同学们。”1995年开设音乐欣赏课以来,每次教学《欢乐颂》时,过程尽管不一样,但结果却几乎都与文中所述一样。分析原因,“听不懂”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以下是别有一番风味的音乐课堂。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欢乐颂》作品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维也纳古典乐派后期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二、通过《欢乐颂》作品赏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欢乐”主题的发展变化,以及主题重复与变奏等创作手法的表现作用。

三、通过聆听、演唱、创编、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主题重复与变奏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欢乐颂》音乐主题赏析

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主题的重复与变化

教学过程

一、 寻找“欢乐”足迹——“欢乐”音乐主题赏析

 

1. 作品引入:

 

师:请大家仔细聆听一段音乐,听到你熟悉的旋律时,举手示意。(教师按迷你无线键盘上的“1”,课件出示问题,同时播放音乐,1分钟)

有几个同学在欢乐动机出现时举起了手,也有随即放下的。

师:音乐毕,提问举手的学生:请告诉我,你听到的是什么作品?

生:我听到了《欢乐颂》。

师:对,你刚才听到的是《欢乐颂》的动机,我们一起来看下。

课件出示动机乐谱(课件上所有按钮都有相应的键盘上的数字或字母对应,教师可以用鼠标点击按钮,也可以直接按迷你键盘上预设好的数字或字母,效果相同。后面的环节操作相同)

师:这个动机是一闪而过,所有刚才很多同学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了。现在请你介绍下你知道的“欢乐颂”是怎么样的?

生:面露难色,没有回答

师:提示:这是谁的作品?

(全体):贝多芬

 

2. 出示课题

 

师:原来大家都知道啊,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欢乐颂》(按迷你键盘上的空格键出示课题)。

课件的背景是大红色的舞台演出图片,“欢乐颂”三个金色的大字从屏幕右上方出现并移动到中间。

师:这个作品长达72分钟,集中展现了这个主题,(出示主题乐谱)

教师范唱第一句后,要求学生一起演唱这个主题。

师:同学们都会唱,问一下,它的难度系数大概是多少?(学生笑)这个难度系数应该是很低的,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唱出来。我知道同学们对交响乐有一种天生的“敬畏”,认为交响乐非常崇高、非常伟大。是否我等凡夫俗子不能去听呢?其实大可不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23分钟时间,朱老师在反复聆听之后,将这个作品分成四个部分(出示课件):以“欢乐”为中心,分“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四个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循着这个思路,去了解贝多芬这部伟大的作品吧。

 

3. 寻找“欢乐”

 

首先我们来听一听“寻找欢乐”的过程,同学们只要看这段视频就会明白。

“寻找欢乐”这段视频,是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的,主要界面就是一张舞台背景图片,音频部分使用托斯卡尼尼版的CD,随音乐进行配上解说字幕:

1)号角主题:

嘹亮雄伟,像狂风暴雨般,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

2)宣叙调主题:

这段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宣叙调,贝多芬最初的构思是在这里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3)第一乐章节奏型:X X.|X X..|

4)宣叙调毫不客气地打断: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

5)第二乐章 谐谑曲主题 管乐器演奏三连音的节奏型:xxx xxx|xxx xxx|

6)宣叙调马上回答:不行!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

7)第三乐章  慢板主题

8)宣叙调回答 “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这次的拒绝,速度慢了,略显含蓄,然而态度坚决!

9)“欢乐颂”动机一闪而过

10)宣叙调迅速回答:对了!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

师:在听这段音乐之前,你们还都是普通人,现在还是普通人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了?

生:因为我听了欢乐颂以后,有不一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是听懂了。为什么这段音乐总是有一段用低音提琴演奏的宣叙调旋律(老师唱),又经常出现一些新的主题元素,这就是贝多芬非常经典的一个做法,在音乐中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这就是这段音乐中“寻找欢乐”的一个过程,采取主题对比的方法,将“欢乐”寻找到。(课件出示“寻找欢乐”的结构图)。同学们如果没有上过我的课,那么就是普通人,现在大家已经是什么人,知道吗?是爱乐者,明白吗?

 

4. 确认“欢乐”

 

师:大家是怎样学会一首歌的?

生:跟着唱。

师:听多了就学会了。多听,这是一种重复的手法,因为它的独特魅力,你反复聆听,不会感到厌烦。我们来看看贝多芬在“确认欢乐”的过程中,是如何确认下来的?

课件出示问题:“欢乐颂”主题分别由什么乐器主奏?力度是怎样变化的?

聆听器乐重复部分(3分30秒)

请同学们在课本111页上空白的地方边听边记录。请一位同学在课件上操作,将乐器和力度图标拖动到相应的数字序号后面。课件上出现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乐队的图片,以及各种力度记号,设置为可以用鼠标自由拖动到问题下方。

生:全体同学聆听音乐,同时在书本上记录,一位同学用无线鼠标在课件上现场操作,将他认为的乐器及力度图标拖动到答案处,听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修改。操作课件的同学经历了一个思索的过程,几次修改,最后决定将“?”拖到第二遍力度的地方,表示她不能确定,第四遍的乐器留了空白。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我刚才听着音乐,不由自主地挥拍,很感动。

(提问操作课件的同学)你刚才是不是经历了一个非常纠结的过程?

   生:是的

   师:因为从来没干过这样的活是不是? 

       你一共听到几遍?

   生:四遍。

   师:力度是怎样的?

   生:从弱到强。

   师:音区呢?

   生:由低到高。

   师:非常好,我觉得你就是一个标准的“爱乐者”!

    我刚才看到同学们写得也非常好,直接在书上写了“大提琴,中提琴”等。(指大屏幕上学生空着的部分)第四个应该是什么?(做挥拍动作)第四个应该是大乐队合奏。

(指屏幕上的问题)刚才她还给我们在第二段留了个问题,我觉得从力度的角度来说,第一段的力度的确是比较弱的(播放大提琴演奏部分音乐):很低的音区,“欢乐”好像一棵小小的种子,在被我们找到以后,慢慢地生长,直至完整地呈现出来。听到第二次中提琴的时候(播放中提琴演奏部分),重心是不是感觉起来了?到小提琴出来的时候(播放小提琴演奏部分,手势舒展起来),具有鲜明的歌唱性。最后一遍的时候(手势更大)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我将“欢乐”找到了,而且已经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第二部分——“确认欢乐”,它采取了主题重复的方法。

 

5. 发展欢乐

 

   师:接下来,我们看贝多芬是如何“发展欢乐”的。给大家听一段音乐,然后我采访一位同学,请他谈谈听到这段音乐的真实想法。(欣赏宣叙调的男中音部分),提问学生:从你的眼神里我看到你非常认真,告诉我你的真实感受。

  生:很激情。

师:有没有被吓一跳?

生:是的。

师:我们把时间追溯到182457日,贝九首演当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交响乐队演出过程中,很多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已经站了一个多小时,突然间,(唱宣叙调)这个声音一出来,所有人被惊呆了(做出夸张的表情)。因为在人们传统印象中交响乐和合唱是没有关系的,从来没想过贝多芬会这么干,贝多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在他的印象中,光靠器乐,已经无法将他那雄伟的乐思表达出来,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著名诗人席勒的诗《欢乐颂》谱上了曲,然后由合唱队和交响乐队共同演绎。第一次创下这个记录的,就是这个男中音宣叙调,其实同学们仔细听,和刚才的大提琴是不是一样的旋律?确认欢乐,以这样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开场。接下来,人们会有怀疑和猜忌,但最后这所有的一切,都被贝多芬的音乐所化解了。

 我们来看下歌词(出示歌谱并朗诵歌词):啊,朋友!别唱那老调,快让我们唱出更愉快的歌声,更欢乐的歌声吧!

欣赏原文演唱的男中音独唱部分(22秒),课件出示歌谱。

接着欣赏男中音独唱之后的合唱部分(15秒),课件出示歌谱

师:刚才唱的是德文,我们可能听不懂,但在首演当天,音乐进行到这里,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因为这个欢乐来得太不容易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合作,今天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台上有非著名的男中音音乐教师朱海其,有非常好的高一(8)班合唱队,台下还有我的亲友团,黑压压一片,2000多人,我们一起合作,再现《欢乐颂》。

全体同学一起演唱“你的威力……”部分,在节奏及情绪上进行指导之后,教师演唱独唱部分,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一起演唱合唱部分。

师:非常好,欢乐久久地回荡在我们脑海中。我们知道声乐除了独唱和合唱,还有哪些演唱形式?

生:齐唱,重唱。

师:(肯定重唱的答案)对了,贝多芬也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发展他的音乐,我们来听重唱部分。

欣赏重唱部分(1分47秒),课件出示解说词:在男中音独唱与合唱完整演唱一遍《欢乐颂》后,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四重唱与合唱队合作,将《欢乐颂》进行多声部变奏,各声部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地交织在一起的多声部展开手法,将“欢乐”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师:(音乐结束前随音乐挥拍,音乐结束时,双手手心向上做抬起的动作并定格)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是什么意思?(稍后)通过重唱与合唱的方式,将音乐“托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崭新的高度!

师:接着,贝多芬又继续发挥他高超的作曲技法,将欢乐颂进行了变奏。

欣赏变奏部分(1分34秒)

课件解说:

变奏: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

  这次变奏,把壮丽的颂歌变成了雄伟的军队进行曲,由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具有土耳其风格的进行曲,出现在降B大调上,拍子也变成了6/8。男高音演唱的旋律与乐队演奏的进行曲同时进行,采用复调的手法发展欢乐。

请同学们思考下,如果你是作曲家,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进行变奏?

师:(欣赏完后)你觉得这个变奏和刚才我们演唱的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比较有新意

师:因为节奏变化了,拍子也变化了,打击乐中大鼓和三角铁的加入,带有土耳其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我们都知道,这还是不是“欢乐颂”啊?

生:(齐声)是的

师:这就是变奏的手法,我再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变奏吗?

生:哼唱,(3333 4455|5544 3322| 1111 2233|……)

师:(学生哼唱时配合身体动作)非常好,非常HIGH,尽管贝多芬多年没这么做,但你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创作思路。她不仅仅说出了想法,还唱出来了。还有其他想法吗?(稍后,没有举手)时间关系,这个问题留待同学们以后自己去研究。《欢乐颂》自1824年问世之后,被改编,被变奏了无数次,同学们课后也可以自己去查查看。

师:音乐到这里,已经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接下来我们听这段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欣赏第一个高潮部分(39秒)

课件解说:经过一系列器乐化变奏发展之后,合唱队与乐队一起以辉煌的气势共同将“欢乐”推向了新的高度。同学们可以和“欢乐颂”第一次以大提琴独奏完整出现的音乐形象对比下,感受音乐在力度、速度、和声、音色、音区等音乐要素改变之后,带给我们全然不同的感受。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段音乐吗(播放欢乐颂第一次在大提琴上出现的音乐)?和刚才听到的对比(使用夸张的对比手势),这就是经过斗争,经过发展,达到了全曲的一个高潮部分。音乐到这里有没有结束?

生:没有结束

 

6. 升华欢乐

 

师:这是贝多芬晚年的最后一个作品,我们再听这段音乐,你感觉到好像到了哪里?

欣赏“圣咏”部分(1分钟)

师:你感觉到了哪里?是不是感觉到了教堂,带有宗教音乐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段全新的音乐呢?同学们知不知道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的性格是柔情似水还是比较狂热的?

生:比较狂热的。

师:对,比较狂热,比较暴躁的。那么他的经历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

生:痛苦的。

师:他有哪些痛苦呢?

生:他的眼睛失明。

师:我第一次听说(现场众人笑,换学生回答)。

生:耳聋,他的事业处于高峰的时候就开始耳聋,这是最大的不幸。

师:贝多芬活了57岁,在他事业高峰期,什么时候开始耳聋呢?大家看看我,就是我这样的年纪,如果我耳聋了,我只有去死了(学生惊讶)。因为我热爱的音乐听不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的理想,他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大家看歌词,亿万人民拥抱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这样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理想,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实现,但是在他的音乐中就已经实现了!这是晚年的贝多芬,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之后,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这段圣咏,也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

师:接下里我们来聆听这部作品的高潮部分,带给大家什么样的震撼。

欣赏结尾高潮部分(15秒)

师:(欣赏时随音乐指挥)这段音乐具有典型的“贝氏”风格,所有乐器以同一个节奏演奏整和弦,可以用“轰鸣”形容,连续25个整和弦结束(演唱并示范指挥手势)。我希望今天我们能用身体来参与下这个过程,想象下你是指挥大师,大家起立,跟着老师做做看,能不能把这个感觉做出来,随着音乐,动作不标准没关系,只要你用心参与到音乐,体会下这个高潮来之不易。

生:跟老师一起随音乐挥拍。

师:(手势停止不动)大家看我,有没有停止?必须要有一个收拍,并定格的动作,手不要马上放下。

生:再做一次挥拍动作。(老师不再数拍子,自己感觉)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在音乐厅里,是没有机会挥拍的,但是在家里,完全可以实现。

师:接下来,我们认真聆听这段音乐

 

二、 再现“欢乐”盛典——《欢乐颂》作品欣赏

 

欣赏电影《复制贝多芬》中“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首演场景(12分钟)。影片艺术化地再现了1824年首演的场景,合唱队、交响乐队与演员的表演合作完美,给予人们绝佳的视听觉审美体验以及心灵的震撼。教师对影片视频进行了编辑,影片背景及音乐段落提示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现,并配上乐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借助高品质的投影及音响设备,再现了“欢乐”盛典。

欣赏过程中,教师始终安静地坐在钢琴前面,一起和学生享受这段美好的心灵之旅。在让很多人情不自禁掉下眼泪的“欢乐颂”高潮段落出现之后,音乐进入“圣咏”部分,教师闭上了眼睛,双手举过头顶,随着音乐挥拍……这是做在字幕里给学生欣赏这段圣咏时的欣赏提示,教师先做到了,此时舞台上的巨型LED屏幕,起到了神奇的效果,摄像师捕捉到了教师的动作和表情,给了大大的特写镜头,屏幕上教师的画面叠加在所有同学的画面之下,所有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这一刻,大家都更深入灵魂地体会到了贝多芬音乐的伟大之处。贝九创作完成将近200年之后,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全国音乐老师面前,这已经成为一堂经典的音乐课了。

三、 分享“欢乐”感言——《欢乐颂》精彩感言

影片欣赏完后,随之出现滚动字幕,内容是杭州高级中学学生,在欣赏这部作品后的“欢乐”感言,期待引起大家的思考。字幕中留下了老师的微博及联系方式,期待课后与同学分享欢乐。

以下摘自部分同学在微博及网站上的留言:

1.虽然欢乐颂是贝多芬极度耳聋时的创作,但在乐曲中听不到半点忧伤,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欢乐和热血澎湃的激情。我听到的是对于自由,对于和平,对于光明的追求。欢乐的旋律贯穿始终,直到全曲终了后还让人沉醉在最后25拍震撼的音乐之中。不愧为经典之作。

    2.初次听完贝九全曲,它那循循善诱的旋律,就把我从耳朵接受到声音震颤的那一刻起,带入了幽深充满未知欢乐的丛林。随着全曲愈来愈高昂的情绪,我的心也开始加快节奏跳动,一心想要和上那欢快的节拍。可愈渴望,愈困难。愈困难,愈渴望能仔细聆听,渴望能亲身体验那未知的欢乐!

3.寻找欢乐的过程生动有趣,重复欢乐振奋人心!

4.感受那动人心弦的欢乐,欣赏那感人至深的幸福……

5.当我看着他站在指挥台上,凭借着那位女主角的提示,指挥着音乐的进行时,心里莫名的有一股激动从心间涌上,他是那么的坚强,他毫不在乎听力的丧失,他对音乐依旧是那么的熟悉。说的实在点,我在欣赏的时候,汗毛都竖起来了。不知为何,也许是产生了共鸣。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十分佩服这位音乐大师——贝多芬。

附件

  •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