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发布者:程艳平     所属单位:布甲乡中小学     发布时间:2015-12-11    浏览数:2

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摘要】

阐述了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对于在不同层面上应该改进的措施。分别从教学方法的各个层面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 创新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然而,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把它与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按层次不同分为四个方面:

(一)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信息社会的人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如果你不会用计算机,不会用网络,那么你就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中小学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定义为“是指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简言之,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检索、评估、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使学生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与学科教学整合:所谓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建立新的教学结构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目前学校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构成稳定的教学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中,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承载和传输的工具而存在,没有真正成为结构中的一个要素。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网络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送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学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现。

又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观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课堂、教材等都可以成为变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更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意愿。教师的作用将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行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营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氛围及背景,实现了诸如主体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活动式教学等。

再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途径。计算机及网络本身就呈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神秘世界,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吸引着学生的求索兴趣,启动着学生的创新智慧,也给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动力。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网络教学尝试,建设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环境。这不仅是实现教育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促使传统电教从教育的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核心地位的关键性步骤和重要机遇。

(四)促进全面教改:基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目标、内容、模式、组织形式等做根本性的改革。

比如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及时将它们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统筹考虑人和技术两个方面,即哪些内容是计算机可以代替我们去做的,哪些是人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涉及到教材的编写问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已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它要给出的主要不是记忆的知识,而是问题、思路或策略等。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满堂灌”教学到交互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特性,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将知识本身、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教育得以优质高效、无时空限制地进行。教师确定主题,学生们自己在网络上查找有关主题的相关信息,对主题进行深人分析研究,然后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个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可以肯定,这种利用网络进行的交互式教育使他们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中解放出来,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的责任仅是提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学习不再意味着直接理解与掌握知识,只是获取信息。这样极易造成学生会把信息当作知识。事实上,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更无法取代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寻求知识和理解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如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系统知识,只有信息,是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样,在网络上,学生们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从传统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满足了社会需求。传统教育是一种以单向传授为主的知识传播。教师始终是传播的主体,他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速度,学生的主动性是极其有限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在传统教学中虽然学生也可以和教师讨论,但必须得先听完教师讲授的基本内容,然后根据教师的讲授内容来讨论。而信息化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像是“量体裁衣”,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自主决定听课的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和进度。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最新信息资源,自己进行专题研究,提高了解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教育更加接近社会需要,使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传统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与沟通,情感交流较多,并能随时根据情况给予指导。但是电脑和网络将会改变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通过通信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网络道德教育。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网络教育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其校园是一个“虚拟校园”,这种虚拟教学环境打破了教学的地域、时空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网上学习。学生不一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也不需要担心自己原有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递送知识外,还要进行行为导航,教给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并与学生沟通感情,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多人格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的网络教学尝试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常被忽视。学生多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学生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其次,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们需要纪律与自我约束。网络教育带来的教师角色的淡化可能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使得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传统教学的优点在于教师在实时教学中可以及时地肯定、认同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这些成绩所得到的社会承认,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网络教育会使学习活动丢失这种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重视教学管理,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有着与传统教育形式截然不同的自身特点,正是这些本质特征在赋予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先天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的出路在于扬长避短,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弥补其内在的不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师也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如何分析问题等。

要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加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学生思想、行动的控制力。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控制”应在一个内在的合作过程中为师生双方分享,如果控制处于不平衡状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交流就会受到限制,交互学习的成效就会大受影响,教育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由于网络教育使得教师控制先天不足,在网络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控制和指导就更为重要。要开通师生感情交流渠道,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应规定每隔一定时间进行集体的教师指导,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帮助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传统的集体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对学生的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附件

  •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