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模块的教学反思

发布者:吴文思     所属单位:修水县一中     发布时间:2016-01-12    浏览数:2

《演奏》模块的教学反思
1 、问题的提出
《演奏》是高中音乐课选修模块之一,属技能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共 18学时 1个学分。但器乐教学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致使一些有器乐喜好和特长的学生渐被埋没,其兴趣也逐步失去。此次课改在高中开设《演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有利于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可充分享受演奏艺术中音乐表现的乐趣,进而提高运用乐器表达情感、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既能满足一些学生的器乐兴趣和爱好,促使其音乐个性的发展,又能给将来有志于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或报考音乐院校的学生开辟道路。但也应该看到,《演奏》模块在教学中还面临很多不利因素:首先,面对的乐器种类多且专业技术性较强;其次,技能辅导与合奏训练的实践性较强;第三,技能展示与艺术表现的一致性较强;第四,演奏水平与乐曲要求的协调性较强。因此,高中演奏课既不同于高校的器乐技能课,又有别于过去第二课堂的乐队排练课,既不是传统的技术化教学模式,又不是过去的“器乐进课堂”式的教学套路,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课,它更强调实践、创造和体验的过程,更讲求培养学生的器乐兴趣和视野。
2 、如何把握从课外乐队训练转为演奏的教学
( 1)因势利导,有效发掘并合理搭配学生现有的乐器特长。 由于各校原有开展器乐教学的形式和基础不同,学生已掌握的器乐类别不一,学校所处地区以及学生家庭的文化氛围和经济条件有别,因此,面对现实,教师首先要发现和发掘学生器乐资源, 并予以有效整合。
( 2) 因材施教,尊重和引导学生的乐器选择和学习。 针对学生器乐基础不等、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的乐器选择,维护其兴趣爱好是演奏课面临的又一困难。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尤其对那些有兴趣但无基础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针对其条件和基础予以说服和引导。
( 3)因人选曲,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适度减繁避难、循序渐进。 教科书里的演奏曲目是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但对于一些少数学校来说,可能有些难度。此时,教师就要根据现实情况,及时简化乐谱或另选乐曲,千万不要死搬硬套,以免挫伤学生的兴趣。要切记,学生参与演奏实践,体验其演奏过程是最重要的。过分地追求 “高、难、大 ”,势必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 4)因地制宜,多让学生参与各类演出实践活动。 对于技能课教学,最大的激励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表现欲、自信心和被认可感与成功感,而这些心理因素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的演出场合和一定的听众面前获得的。因此,积极组织各种小组、班级、校级以及面对家长的演出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多 “亮相 ”、多 “展示 ”,满足其表演欲、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很有必要。
3 、《演奏》模块教学提示
《演奏》课属于技能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是对乐器认知、对乐队熟识、能运用一门乐器参与乐队合奏的实践课。在此过程中, 18个学时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乐器基础是参差不齐的,乐器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达到课标的要求,确实不易。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 1)通过对吹、拉、弹、打等各类乐器的介绍及相关乐曲的欣赏,促动学生学习并掌握一门乐器的兴趣和参与合奏的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已有的乐器基础,善于发掘学生学习乐器的潜在条件和优势,善于诱导学生对乐器学习的选择,善于激发学生对乐器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 2)演奏课的重点是合奏,应及早为组建乐队做准备,尽快开展各种重奏或合奏训练。
乐队的形式可有:民乐队、弦乐队、管乐队、管弦乐队、电声乐队、打击乐队、混合乐队等。
如果乐器品种较杂,可先按乐器种类分别进行一些齐奏、重奏(二重、三重)训练,然后再进行组合。此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演奏水平、进行初步合练的机会。
( 3)乐队训练曲目的选择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可先易后难,总量是 2~4首。教师组织排练的案头工作包括:根据现有乐器考虑乐队形式和编制;对现有乐器进行分类、编组、分声部;根据实际水平选曲并进行谱面调整;指定声部负责人,组织抄写分谱;根据乐曲难易程度考虑训练步骤、计划。
( 4)声部是乐队最基本的组成因素,良好的声部才能组合成良好的乐队。因此,抓好分声部训练是合奏的重要前提。分声部训练时应重点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音色 、弓法、句法、表情、特殊乐句等方面加强要求和训练。
( 5)在整体合奏训练的基础上推动个体乐器学习的进度。采取教师辅导、学生间互学、课后交流与自习,以及在乐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促进演奏技能的提高。对于个别乐器的学习和演奏技能的提高应是课后的事情,教师要予以鼓励、督促和检查。切记不能占用《演奏》课的学时进行某项技能的个别辅导。
( 6)从演奏技术只是达到音乐目的的手段,从一开始就要保持 “技术训练、作品理解及音乐表现 ”的优化平衡。 “表演指导中重大的、最严重的也是最弱化的错误是:( 1)把技能和它们的音乐运用相脱离;
( 2)过于强调技能,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导致它们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3)将一门学习的课概念化为按部就班的技能训练。 ”(雷默)
( 7)根据教学进度定期组织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观摩活动。可以重奏组、乐队声部、同类乐器为单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演奏技能的展示与观摩,营造互学、互比、互动、互评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器乐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条件成熟时还可面向全校或社会进行展示。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