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思想品德课中加强亲情的教育

发布者:孔令智     所属单位:黄老门中学     发布时间:2016-03-16    浏览数:0

小议思想品德课中加强亲情的教育

一亲情是各种感情的基础,亲情是人世间最真至纯的感情,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美好玫瑰,学生易于感受和发现、易于体验和培养。它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激发进取,因此,亲情是教育最好的源泉和支持

亲情是指亲人之间的感情,具体表现为亲人之间的亲爱、关心、温暖、支持、体谅、信任等等。亲情教育则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以上方面的态度、感受、信念和情绪等方面予以关注、引导和深化,使其能正确处理亲人关系、充分感受亲人温暖并具备一定的回报亲人的能力。

二传统文化“孟母三迁教子”,“岳母刺字励志”,“孔融让梨”,“沉香救母”“黄香暖被”,讲的是父母的舔犊之情,儿女的敬孝之情,这些都是中国五千年传统美德的精髓,时至今日,这些亲情故事所承载的亲情品质和文化,影响、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解读传统文化中的亲情,除去其“愚忠”“愚孝”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加之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即过度竞争和过度的物质化导致部分学生的情感荒漠化,使一些家庭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了,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作为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亲情教育必须提倡。

情的淡漠或亲情的迷失早期引起重视的应该是中学和大学,因为这个年龄段经常发生亲情缺失的严重事件。从马家爵案件到北京浙江等地的中学生弑母事件,以及更多的学生承受不了学习或其他压力自杀事件,有的是心理缺陷,有的是外部压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学生严重的淡漠亲情,严重的亲情缺失。其中一名大学生,父母靠借债和卖血供他读完大学,正需要他报答亲情和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却因为几次找不到工作的打击而自杀。还有一位中学生,北京市16岁少年赵平残忍的用菜刀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生身母亲,确定母亲死后,赵中新网对家长们的粗略调查发现,约有七成的中学生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的甚至无法沟通,有六成感到子女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据某学校学生情感状况调查,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爸爸父母的年龄,76%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近几年来,不断有家长反映,孩子上了中学就变了样,随便顶撞家长,甚至赌气出走等。好多家长都疑惑不解,我们的孩子怎么呢?为什么渐渐疏远了父母

平如释重负地脱掉血衣,冲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跑到网吧尽情地游戏去了,他认为自己从此获得了自由。他们对亲情的冷漠,简直令人发指

亲情看似平凡,却孕育着伟大。有亲情的孩子既能爱父母、长辈,也一定能爱同学、朋友;既有无私的爱心,也有较强的同情心;既有一定的责任感,也在较为完美的人格。

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美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能培养出充满爱心之人。多个充满爱心之人,就能造就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老师心中有亲情,照顾关心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学生心中有亲情,才能对长辈真心尊敬,对他人真诚关爱。一个充满亲情的学校,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照顾,像是一个和睦融洽的大家庭。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要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等,采用渗透、感悟、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美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能培养出充满爱心之人。多个充满爱心之人,就能造就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老师心中有亲情,照顾关心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学生心中有亲情,才能对长辈真心尊敬,对他人真诚关爱。一个充满亲情的学校,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照顾,像是一个和睦融洽的大家庭。

有亲情才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爱学生,才会关心学生,融入学生梦幻的心灵,为学生编织美好的憧憬;教师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全心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教师爱学生,才会研究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激荡学生那富有活力的智慧;教师爱学生,才会勇担责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用亲情滋润学生的希望!这种亲情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和激励上。

亲情观察。亲情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永远是亲情的发源地。很多孩子,在陌生或不熟悉的环境中,有人偶尔给点滴关爱,他会感动不已,甚至觉得情深似海,念念不忘。这也是教师给予的亲情关爱容易产生感动的原因。在常年呵护他的父母面前,再多的亲情关爱,也无动于衷,觉得平淡如水,习以为常。这不仅是缺少交流沟通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个人们普遍存在的情感距离和情感记忆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过于遥远的情感容易淡化消逝,而过于亲近的情感久之也容易倦怠麻木。孩子在来自父母天长日久无微不至的关爱中,已很难产生情感的兴奋勃发,令其留下强烈的情感记忆。孩子被包围在亲情里,却对亲情的感觉几乎麻木,认为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亲情似乎被异化为一种义务和权利。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唤起学生的亲情,让学生感悟亲情。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或者记下来,或者写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的亲情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

另.4.1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亲情教育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的历史风俗习惯,积淀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这些节日又与孩子的生活实际是最贴近的,节日中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小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节日教育资源,在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必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尊重、孝敬、感恩、回报等美好情感的熏陶,进而对小学生亲情的培养与增进产生较好的效果。

另4.4.2“日、周、月、年”亲情计划

                 亲情教育决不能指望造一时之势,更不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这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日、周、月、年”亲情计划

                     (1)每日为父母倒一杯茶。

                  即学生每天要在早、中、晚任一时间里为父母倒一杯茶。倒茶,对学生来说可以算是“举手之劳”,让他们为父母倒一杯茶肯定没有任何困难,可让他每天要为父母倒一杯茶那就不容易了。但如果这“举手之劳”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仅让父母与子女能够“日久生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因此,在这一活动中要求学生一要做到“适时”:在父母需要时倒茶。如:父母有早喝茶习惯的,可以在父母起床前帮他们沏好茶;父母有在午饭后喝茶习惯的,要在他们吃饭结束前倒好茶;父母有在睡觉前喝茶习惯的,要在他们睡觉前沏好茶等。二要“达情”:端茶时要表达自己的情意。如:在端茶给父母时要说:爸(妈)请喝茶;爸(妈)从今天起我会天天为您沏茶的;爸(妈)您辛苦了,请喝杯茶吧等。三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到底,不能间断。

                  (2)每周帮父母洗一次脚。

                      

                  即学生每周要利用为父母洗一次脚。父母为子女洗脚在子女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子女以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可是要让子女为父母洗脚,而且也要让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那就不易了。为父母洗脚的做法早已见著报端,有不少的学生在为父母洗脚的活动中受到启迪,受益非浅,可见洗脚的意义非同一般。因此在开展这项活动时,我不仅要求学生要做到帮父母洗好脚,而且还要做到“洗”有收获。我们要让学生在为父母洗脚过程中感悟父母的艰辛,同时传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当然要求学生天天帮父母洗脚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但我们也决不能指望“一洗即孝”。因此,我在布置学生为父母洗脚时不是一“洗”了事,而是当做一种行为作业让学生每周完成一次,并定时进行核查,请求家长及时反馈。

                      (3)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

                      

                  即学生每月至少要给父母写一封信。这项活动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天天都有,但都比较粗浅,而且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叙说自己心中的委屈。相反用书信来表达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上述的不足,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笔。如果能让学生定期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想法,无疑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层次交流提供了挈机。要求学生在写信时要做到:1、书写工整。决不允许字迹潦草,以示对父母的尊重。2、感情真挚。通篇书信要充满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不能埋怨父母,不能发牢骚。3、亲手送到。写好信后要在方便的时间恭恭敬敬地亲手交给父母,不能邮寄。这样做不仅可以为父母节约开支,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4)每年向父母送一份生日礼物。

                      

                  即学生每年在父母生日时也要为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父母为子女过生日,似乎已经是天经地义,而且也司空见惯。但子女为父母过生日就很少了,更不要说送礼物了,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连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在送礼物时要讲究有“心意”,不能庸俗化,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不能给父母增添额外负担。如:为父母送一句祝福;为父母送一张贺卡;送一个亲吻;送一首歌;送一束鲜花等等。同时,我还借此引导学生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在自己过生日时要求父母不要讲排场,搞攀比,以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4.3争取家长配合,向社区延伸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将学校亲情教育的做法向社区宣传,推广,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境界。

                      

                  关于亲情教育,我们的认识和经验是肤浅和单薄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给学生创建一个或许是贫困但却温馨和谐的家庭,给学校教育创建一个更为有原动力的支持,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创建一个更为深厚的基础。

补2、广泛宣传鼓动人。为突出亲情耳濡目染的作用,要充分利用井口广播、安全电视教育网、安全教育提纲、文化长廊、墙板报等宣传媒体,形成家庭、单位、井口“三点一线”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亲情教育网络,

一、举办亲情教育专题讲座 

    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联系方便,请有关专家学者为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作“亲情教育”专题辅导,对亲情教育的内容、内涵、方法给以指导,以使该教育有计划展开,并顺利推进。 

    二、在学生进社区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层层举办演讲会 

    “亲情教育”是一种感知的实践活动。学生要动手、动口,以达到动脑、动心。建议学校以留假期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社区,亲身搜集亲情教育的鲜活教材。社区里“尊老爱幼”、“孝儿孝媳”、“孝女孝婿”、“孝子贤孙”、“儿不嫌母丑”、“赤子不嫌家穷”、“赡养残疾父母公婆”、“抚养身残智弱儿女”等真人真事,不胜枚举,并感人至深,激人奋进。同时,也不乏“儿女不孝”、“父子相残”等反面教材。组织学生开展这方面的调查,使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 

    在此基础上,举办以“亲情”为主题的演讲会(或演讲赛)。最好是先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做到人人参与,都能讲讲自己的亲情体验。然后举办全校的演讲赛,最后举行以“魅力长春,亲情永远”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演讲大赛。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级别演讲会上,都要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家庭代表

 

 

 

 

 

 

(全家人一起)”同台演讲,真情诉说,生动活泼

1。走访一次长辈 

2。与父母进行一次有关自己理想目标的长谈 3。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 4。记录一件父母感动自我的事 5。做一天家务 

另6。设计实施一个除夕夜家庭活动方案 

组织学生参与亲情实践活动:学生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承包一项家务劳动,为父母做一顿饭菜,为父母洗一次脚,与父母谈一次心,为父母制作一件礼物。利用《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并通过学生谈感想、写体会、出板报、办展览、表彰小孝星、好习惯养成“达标争章”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亲情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另加强学生与父母间亲情,为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生活、喜怒哀乐、交际范围,可以在德育课中让学生制作名片,让学生、父母各自填写,如:你的父母(子女)的生日是哪一天?最喜欢吃什么?最爱穿什么?平时最喜欢怎样的娱乐活动?最好的朋友是谁?最忧虑的是什么?最不喜欢什么?„„通过彼此了解,给予关心,通过沟通情感,加深亲情。还可以把学生父母的生日和母亲节定为学生的“亲情日”,让学生在“亲情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公益劳动以及送一些亲手做的小礼品,以各种方式向生育和培养自己的长辈表达自己的亲情。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操行的内容之一。 

在亲情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家长的亲情辅导,因为学生是家庭的重要角色,学生的亲情行为能促使家长检查反省自己的亲情行为,有利于弘扬家庭美德和提高家庭文明水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和睦相处、人与人平等、相互尊重、建立友情,有利于社会稳定。在班级中有的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忙回家后或学习进修或娱乐、打牌,与子女接触的时间较少,特别是有钱的家长,让子女放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半月见一次面。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时间少、次数少,父母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冷淡、麻木。故指导家长注意多与孩子接触,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耍、一起生活,联络感情,加深亲情。

附件

  • 小议思想品德课中加强亲情的教育.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