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发布者:郭玲     发布时间:2015-12-02     浏览数:1912 精华

      学生学了三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另加“米”和“厘米”,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出现了很大困难。“长度单位”进率的认识及其单位间的换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也是制约学生学习面积单位及其计算的瓶颈。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各个单位长度缺乏直观经验外,关键是对不同单位间的进率难以建立形象而牢固的记忆,无法熟练应用。在教学中,我虽然想了不少办法,如:语言描述、制作工具、丈量实物等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对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这些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但转入单位间进率的换算后,学生的学习还是出现了很大问题。

      通过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我不断研究教学教法,终于想到了可以利用儿歌来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具体如下:伸出左手,手心向内,叉开五指。从食指起,用5个手指依次代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五个长度单位,并在指肚上写好长度单位名称,以便使学生尽快建立起两者的关系。除大拇指外其他四指叉开后,各指间自然形成三个“V”形开口,每个“V”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进率10,结合儿歌《“米”的一家》更能帮助学生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还可以配上一些动作。) 儿歌:米的一家:

        米的一家排大小,笔画越少他越大(除千米外),笔画越多他越小,不信你就仔细瞧。千米千米千米排老大,米、米、米排老二,分米分米排老三,厘米、米厘米排老四。米就要比分米大,大多少?大十倍(1米=10分米);分米要比厘米大,大多少,大十倍(1分米=10厘米);厘米要比毫米大,大多少,大十倍(1厘米=10毫米)。相邻两个是十倍,隔开一个是一百倍(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隔开两个是一千倍(1米=1000毫米)。千米千米最牛气,1千米=1000米。

      当我将这个方法教给学生后,学生顿时来了精神,教学效果也出乎意料。甚至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这个方法很好!我玩一遍就记住了!”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熟记了四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接着便可以进入相互间的换算了。这时,儿歌的优越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要计算1分米=( )毫米,即可伸出与分米、毫米相关联的两根手指,这时两根手指当中隔开了1个手指,那么就想到“隔开一个是100倍”,就可以很快知道1分米=100毫米了。同理,计算1米=( )毫米时,只要伸出代表“米和“毫米”的两根手指,马上想到“隔开两个是100倍”,就能快速确定米与毫米间的进率是1000。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和总结,我觉得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这种利用儿歌巧记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繁杂数据的记忆困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和“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的思维,形象直观,简便实用。

      在这几个长度单位中,千米最大,就用大拇指代表“千米”,接下来,用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指代表“毫米”。记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时,就看相邻两个手指距离的远近。拇指离食指的距离较远,所以代表千米的拇指和代表米的食指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其余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