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发布者:熊红敏     发布时间:2016-01-11     浏览数:0

近年来,我们在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业或测试中总存在着这样的错误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个别学生因认知的缺陷而造成的错误外,更多的则是一些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如:做事马虎,作业潦草,缺乏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评价能力来加以弥补。因为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再现所学知识拾遗补缺,减少学生练习时的错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繁重负担,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安排教学。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与点拨,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评价



中年级学生的评价意识极其淡薄,他们很少对自己的思维及练习进行多次的反馈、修正或者用另一种及其简单的思维模式来评价,当然更不善于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或练习进行恰当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有效地加以点拨与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加以引导:



一是借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来评价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做法。如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卧薪尝胆》,又有讴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孙中山破陋习》、《军神》;既有颂扬英勇捐躯、献身人民的《开天辟地》、《虎门硝烟》;又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徐悲鸿励志学画》,还有孝亲敬友的《但愿人长久》等。



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机会与展示的平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多为学生提供一次评价的机会,多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鉴别自己或别人的思维及练习。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养成学生的评价习惯。



三是让学生适当地参与批改作业。在处理学生作业时,有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如果发现错误,就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评价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互相批改,在批改时不仅训练了评价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同时也能使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作风。



四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自查要求。据了解,学生的课后作业绝大部分由家长代为检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要求学生迅速、认真完成作业外,还应提出自查要求,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认真地自查一遍,并在作业本上注明已“自查”。同时教师要经常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自查习惯,并在批改作业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查能力,及时加以引导,经过阶段性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评价的习惯。



二、激之以趣,使学生乐于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我调控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如阅读教学中朗读是评价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激发兴趣,丰富自我领悟的经验。又如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充分显示自己的评价才华,势必能引起学生评价的兴趣。再如用“故错”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故意出现一些错误,有些学生会盲目轻信,有些学生会产生疑问,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当然,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标准来鉴定,通过学生的“胜利”来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与欲望;还可以运用分层原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评价能力的强弱,如同其他能力一样,始终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这些差异,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显示出他们的评价能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保持对评价的浓厚兴趣。



三、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评价



在激发学生评价兴趣,养成学生评价习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从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逐步完善学生的评价能力。如教会学生评价朗读能力和作文评改,什么样的朗读符合文本的基本要求,或高昂、或地沉、或平铺,学生一听就能做出评价;作文评改,写人叙事,作文应注意什么,哪些够符合语言习惯等,教师都需要给予引导,交给方法,使评价真正落在实处;同时为了评价真实、客观、公正,教师还应经常训练学生正、逆向思维,经常进行辨析练习,经常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各种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善于评价。



总之,在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尤其是对中年级学生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