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发布者:王禹     发布时间:2016-01-19     浏览数:0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在《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下是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只要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都由家长包揽,养成了孩子什么事都依赖家长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因为年龄小,孩子在自理的时候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上的困难,爸爸妈妈不会去教孩子,而是帮孩子做,从而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非常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其去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应该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

  家长无条件包办孩子的一切,幼儿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喝水,父母会端水来;起床,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其生活自理的意识。比如说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们班的王若彬小朋友不会穿脱、整理衣服,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云云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彬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云云最棒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云云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给幼儿看,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再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图片上的哪个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会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想让幼儿能够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张齐天阳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天阳与年龄较小的桐好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天阳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而桐好就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海强总是会撒饭粒,经过老师的培养和练习,海强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巩固练习。教师需经常的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老师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幼儿都已学会,在每日生活中很好的锻炼了每一名幼儿,除外在早操、午睡、户外活动等方面都尽量锻炼幼儿的自立能力。

  2、激发幼儿好胜心,在竞争之中促进其自理能力。孩子活泼好动,有的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中午起床时可以举行穿衣比赛,第一名有奖品等方法来督促幼儿。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再做也不迟、什么事都替其包办,就连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到了家里却不去自己做,而是让家长帮忙,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个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那些地方都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老师都会和家长沟通,除了要在在幼儿园加强锻炼,就算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只有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将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