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作业二:微课程及教学应用截止时间:2016-01-18
  2. 作业要求:
     

    近几年,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追捧,也因其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知识点的趣味性强获得学生们的广泛喜爱。请您选择并观看《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这两门课,谈谈您对微课的理解,以及您在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最好可以举例说明。

    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老师们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完成提交,否则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提交者:邓淑平     提交时间:2016-01-07    浏览数:0     

                          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   

何为微课?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了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的提出的预习要求去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查阅词典或是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

通过微课层层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去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地去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微课,克服学习重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

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中一个学习重点就是识记和理解成语“漫山遍野、绿树成荫、天长日久、树大根深”,由于一年级学生不会像中高年级学生一样会去查字典理解成语,他们只会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抽象的想象去加以理解。这时可以利用微视频,动画演示一棵小树苗种子经历一年四季变幻的天气慢慢地茁壮成长,让学生感知一棵大树的“树大根深”及“绿树成荫”,大树的成长需要经历“天长日久”;同时动画由一棵变化为多棵、渐渐呈现出一片小树林、小树林越变越大,让学生眼前呈现的都是绿树,让他们通过主直观视觉去体会“漫山遍野”;最后出几道补充句子的题目,让学生用以上成语练习说话,本课重点得以及时的巩固。

三、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知识。

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古老的神话故事所知甚少,教师播放这两个神话故事由来及寓意的微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神话故事中,自觉的体会到精卫和愚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在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人物具有这种品质,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播放微视频中事先准备好的相关视频或是图片,放映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