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熊群     提交时间:2016-01-07    浏览数:0     

18、《竹影》教学设计


说明: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及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2、大致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自由品读语句,学习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将事情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里进行艺术创造。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走近各种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手影游戏么?小的时候家乡经常停电,无聊的我们只好就着烛光用手在墙壁上做着许多怪模怪样的动物来娱乐自己。(师就着放映屏幕做手影)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兴致盎然地猜测。)

   你们可不要小看这简单的游戏,它可是一种古老艺术——手影戏的来源。其实艺术本就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都有艺术创造的影子。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与影子有关,叫——《竹影》(多媒体出示课题)。

2、检查预习:

课文都预习好了吗?考考大家吧(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就地取材,借助多媒体的空白屏幕做手影游戏,既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带入生活艺术的趣味感受中,又能水到渠成的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转入对课文的学习。生字词的预习检查,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为后文的学习扫清了理解障碍。)

二、抓住问句,感知内容

  1、浏览课文,思考问题:文章里有一群小伙伴,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都有哪些问题,快速在文中划出相关问句。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找问句入手,将学习的难度降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兴趣。)

2、抓住问句,探究问题:“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1)品读一、二段,明确“今晚是个怎样的夜晚”。

生选择朗读方式,概括当晚天气状况。(闷热的夜晚)

生自由欣赏作者描述天气的句子,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浅浅地减弱……不可挽救。”(比喻,动词使用),“回头一看……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视觉的色彩角度、听觉的音乐角度,通感)

2)品读第三段,明确“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看人影 描人影 描竹影

(设计意图:围绕文中的一个问句,展开全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探究。同时由一个问句,发散出两个问题,分别引出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得整个课堂松而不散,能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1

学生自由讨论:从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我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充满童趣童真,充满好奇心,好学……)如:“我和华明都不相信……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指名学生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此处人物描写有突出的语言动作描写,适合进行表演朗读。学生在边读边表演的趣味活动中对人物形象及作者的生动描写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这群孩子好学,他们学到了什么?(中国画的知识)

(设计意图: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中国画的知识”这个文词,为后文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总结:以“文章通过写_______引出______”的句式,概括全文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后的小结,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加深印象。明确句式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便于其进行自主学习。)

三、欣赏名画,感受不同

   1、阅读五六两段,回答:孩子们具体学到了中国画的什么知识?怎么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教师导语: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描画。这一切,被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在眼里,参与其中指导了一番,使孩子们对中国画技法了解不少。那么中国画在画法上和西洋画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56自然段,直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欣赏一组组对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形象地感受不同:你分得出哪些是中国画,哪些是西洋画吗?从表面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中国画重线条,轻透视法,以自然山水为主,不重背景:中国画为诗,西洋画为剧)

(设计意图:名画对照欣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增加学习趣味,深化知识理解。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2

四、拓展延伸,走近艺术

1、走近作者:说到绘画艺术,不得不提作者丰子恺,你们了解他吗?(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丰子恺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很有童心的人,他的许多漫画作品都表现出孩子般童真。欣赏丰子恺漫画作品)

2、走近艺术:指名学生回忆一段童年趣事,说说它与艺术的关系。(要求:用语简洁,表现童真、童趣。)

(教师导语:爸爸看到孩子们描竹影的游戏,因势利导地教导孩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看来艺术与生活、与游戏关系密切。也许你也有过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从游戏中获得了一些艺术上的启示,能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3、师小结:其实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美好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美、发现美。

(设计意图:欣赏丰子恺的漫画,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可以顺势引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谈童年趣事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的师生交流中,感悟到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和知识与能力目标3

五、作业:

小练笔:写童趣。(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看天气状况:闷热的夜晚(比喻,通感)

乘凉 谈天 看人影 描人影 描竹影(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爸爸介绍中国画的知识

 

教学反思: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描画着竹影,你一笔、我一画中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本课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手影戏入手,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内容感知部分由两个简单的问题牵出,降低了学习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然后自然而然转入绘画艺术的品评,讲述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时,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语文课的容量,让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最后再了解作者及联系自身生活感受艺术的魅力,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进行语文学习,使语文课堂的宽度得到延伸。课堂教学思路总体较清晰,贴近学生,师生互动融洽,特别是讲述中西绘画的差异时,学生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教授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启迪,使得前半节课显的比较肤浅,没有做到深入探究。而后半节课内容又过多,信息量较大。整堂课的节奏紧凑度安排不够科学。面对这些不足,我将继续努力,立足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质疑与创新的精神。这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同时怎样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怎样让课堂始终充满机智,这还需要多思索,需要不断追求。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