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廖庆霞     提交时间:2016-01-11    浏览数:0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要来了解一个动人的传说,题目叫做《月光曲》。板书课题。

 1、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月光曲》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

 2、指名复述。

 二、解读“联想”,达曲境

 1、师:同学们,既然课文是讲《月光曲》谱成的经过,那么就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来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对这首《月光曲》的介绍、描写。找到以后,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欣赏欣赏这优美绝伦的乐曲。

 2、指名读,出示段落: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请生一起读,初步感受这美景。

 4、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形成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巨浪奔涌

此过程比较灵活预设如下:

 A、生:我看到了一幅非常宁静的画面。

 师:在这宁静的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月亮。

   师:怎样的月亮?

生: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月亮。

师:是呀!海水是如此的平静,天空也是如此的平静,月亮就从那水天之间悄然升起。板书:月亮升起

 师:在这宁静的画面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微波粼粼的海面。

 师:怎样的海面?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平静的海面,泛着鱼鳞般的波纹,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师:是呀!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宁静的画面。板书:微波粼粼

 师:你能把这“宁静”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再指名几个同学读,齐读。

 B生:我看到了月亮升高了,在天空中的轻纱般的微云中穿行。

 师板书: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师:多美的景色!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你的欣喜,

的,那有多好啊!

”师: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

 生:不是。因为这首曲子很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师: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她家太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说明她能体谅哥哥的难处。

 生:说明她能理解哥哥贫困的处境。

 生:说明她为自己刚才说的那句使哥哥难过的话感到不安。

 生:说明她为自己刚才说的那句话感到后悔。

 生:说明她很懂事、很会体贴人。

 师:对。

“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这说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体贴人啊。

 指导读好对话。

 B.是由于盲姑娘的懂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围绕“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展开讨论。

 师:盲姑娘因何而激动?

 生:因为他感觉到了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

 师:盲姑娘看到过贝多芬吗?她听过贝多芬弹钢琴吗?

生:没有!

师:没有!那她又怎么能认定对方就是贝多芬呢?

生:她是从贝多芬的琴声中感觉到的。

师:琴声中感觉到的,从没见过贝多芬,也从没听贝多芬弹过琴,却能从琴声中感觉到弹琴的就是贝多芬,

可见盲姑娘是一个

生:非常懂音乐的人。

 生: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

 师:她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

生:知音。

师:贝多芬得到了这一个知音,心里能不感到高兴吗?于是灵感突发,决定再为她即兴弹奏一曲。

.还因为周围的环境,感染了贝多芬。

主要理解: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和“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

格外清幽。

”这两句话中“幽静”和“清幽”两个词。

4、请生再齐读第

自然段,读出曲中之意。

四、以“曲”为媒,识人心

 师:同学们,这便是贝多芬的《月光曲》

,可是在这乐曲之中真是只包含着这点情感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文

字,或许读后你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课件请生自读: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音乐家的家庭,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二十二岁起定居维也纳。当时正是奥地利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他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他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他有一句格言:“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师:现在你再读这《月光曲》

,回忆他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吗?

 生:我体会到了他内心对黑暗统治的痛恨。是这黑暗的统治让兄妹俩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让盲姑娘热爱音乐却

不能拥有音乐。

 生:我体会到了他对盲姑娘的关心与同情以及像盲姑娘一样的穷苦人民的关心与同情。

 „„„„

 师:是呀!这就是《月光曲》,这就是贝多芬,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这段有关于《月光曲》的联想。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