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徐荣辉     所属单位:瑞昌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2016-01-11    浏览数:3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 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要充分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首先通过实验,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  

二、教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理解原电池原理,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原电池的设计

难点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仪器:电流表、U形管、烧杯

药品:铜片、锌片、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卫星图片——世界的灯光。说明电能的重要性。大家都非常熟悉电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处处都要用到电池,小到手 机、手表、相机、手电筒,甚至儿童玩具,大到电瓶车、汽车、甚至航天航空都离不开电池,可见电池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电池是 依据什么道理设计制造出来的呢?

聆听后回答:依据原电池原理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过渡〕原电池我们在高一已介绍过,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原电池。

〔复习回顾〕1、什么是原电池?

3  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思考后回答: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过渡〕下面,请大家判断下列装置是不是原电池,不是的说明理由。

(见课件)

 

学生思考后作出判断

巩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生笔记

 

 

 

 

(实验一)组装Zn-Cu-硫酸铜原电池

学生观察现象

回忆学过的原电池,形成感性认识

〔设问〕上面这个装置真的可以产生电流吗?如何证明?

 

 

〔动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观察目标〕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了偏转。

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思考并回答〕1、电流是怎么产生的?2、电流方向如何?哪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向怎样?

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并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动画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师作补充讲解。

 

深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设问〕1、一段时间后,上面的实验的两个电极上又有何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两级上均有红色物质产生。

 

〔追问〕2、为什么两极上均有红色物质产生?3、这个原电池能否持续稳定产生电流?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分析总结〕这个原电池不能持续产生稳定电流。主要原因是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铜在锌片表面不断析出构成了原电池,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 覆盖后,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电流产生。其次,两极周围有过剩电荷,阻碍电子的定向移动。

 

 

 

〔思考并回答〕要产生持续稳定电流,该原电池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学生回答:1、要避免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2、想办法消除两极周围的过剩电荷。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演示带有盐桥的改进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边实验边讲解以下内容:1、该原电池的组成;2、相关概念:半电池、半反应、外电路、内电路、盐桥。

 

 

〔设问〕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去掉盐桥,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再偏转,因为这是个断路。

总结盐桥的作用之一为沟通内电路

讲解:盐桥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并总结出盐桥的另一个作用平衡电荷

 

总结出盐桥的另一个作用平衡电荷

〔设问〕这个电池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

 

〔动画演示〕带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作补充讲解。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讨论并比较〕简单原电池和带有盐桥原电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应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那么依据原电池原理如何设计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

 

培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讲解〕原电池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1、原电池原理

2、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应具备的条件

3、原电池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本人感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 、设计电池,不能持续供电,结实原因,改进方案,引出盐桥,过度的比较自然 ,拓展了教材的思想内涵。

2、突出实验基础作用,本课时中问题背景的设置,讨论后假设的验证,到最后规律的得出都是通过实验获得,使学生懂得了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来源。

3.、发挥媒体辅助功能,本课时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借助现代媒体生动直观地展开原电池原理,并利用多媒体的微观动画演示了加盐桥的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突破原电池原理这一教学难点。

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1,复习时花费了较多时间。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很多学生有所遗忘,不过不是本课重点,如果由老师讲解,可节省一部分时间。

2、电极反应的书写还不到位,下节课需进一步落实.

3、老师讲的多了一点,怕学生不懂,重复部分较多。

4、提问很多都是全班一起回答,看似活跃,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动起来,适当时候还是要点名回答问题,这样更有针对性。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