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熊晓彬     提交时间:2016-01-11    浏览数:0     

给予是快乐的

1. 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教材的特点及阅读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合作交流中读懂课文,体会男孩对弟弟的真挚情感;在精读品味中读透课文,感悟“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感悟人间真情。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而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呢?我是这样思考的:道理的领悟不应建立在告诉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学生心理认识的呼之欲出。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决定了对话的进行必须依赖于他们对文本的切身体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读书,不仅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的精华,还应让学生在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自主读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为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本——读进去,读出来”的教学思路,即读懂文本内容、读出人物内心、读出文章空白,并以朗读品味、入情入境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深化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文本阅读的认识和情感去阅读、品味生活。

《给予是快乐的》这样入情入境的文章对学生的心灵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课堂中学生们都被那个小男孩的言行所感动,都真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但是我不知道这种感受会不会随着下课铃而还给那个小男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生们都以自己的行为体验着“给予”的快乐,这真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有关“给予”的名言、故事,实现了课内外的衔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 学情分析


1、进入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表达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保持着较高的兴趣,善于思考,乐于交流。

2、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文章构思奇特,故事曲折生动,文中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教材的特点及阅读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合作交流中读懂课文,体会男孩对弟弟的真挚情感;在精读品味中读透课文,感悟“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课外搜集有关给予的名言、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4.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初步感知。

师:在生活中,当你结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收到礼物的时候是快乐的,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是快乐的。今天,我们来共同体验一种别样的快乐——给予是快乐的。(生齐读课题,联系生活说说“给予”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又会产生哪些问题?

( 生读题质疑,师归纳重点问题)

师:“给予”在课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快乐”又是谁快乐呢?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家去认真读书,你不仅会弄清楚这两个问题,还会有其他收获。

师:同桌之间互读课文。要求:听听你的同学是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的同学要读清楚,听的同学要听仔细,不仅要听出优点,还要能听出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生之间互相听读课文)

师: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的同学给予了你哪些帮助?

生:我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字音读错了,吴婧不仅给我指出来,还给我示范读了两遍,谢谢吴老师!

生:刘耀华读得挺流利,但有丢字现象,我都给她指出来了。

生:谢谢你,袁艺。

师:学习中我们要互相帮助,对于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真诚道谢。

[通过“同桌之间互相听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切身体会“给予”的含义,在文本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搭建结合点,为学生体会文本“给予是快乐的”打下基础。这也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所在!]

(二)个性品读,体会人物心情。

师:读书最重要的是思考。课文中有两个人物的语言描写较多,读书时要好好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心情,要从文字读到人物的内心。自由读1—5节,试着

体会。(生自由读课文,重点指导体会:“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师:当小男孩看到保罗的新车时是怎样询问的?(指名学生读问句)

师:你读出了问的语气,再想想怎样问才能让人乐意回答你?

(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朗读问句)

师:读这个问句的时候,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男孩非常羡慕保罗。

生:小男孩非常喜欢保罗的这辆新车。

师: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很有感情地练读)

师:面对小男孩的询问,保罗又是怎样回答的呢?细心读一读保罗回答的句子,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出示句子: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指名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生:我感受到保罗非常自豪。因为他有这样一个爱他的哥哥。

生:拥有这样一个圣诞礼物,保罗一定很高兴。

师:同样一句话,大家不仅体会到了高兴,自豪之情,还通过朗读表达了这种感受。再读读4——5节,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呢?

(学生默读课文,谈感受。重点指导体会:“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生:我体会到男孩非常有爱心,有志气。

生:我认为男孩非常佩服保罗的哥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不仅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更应该开放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把书读进去,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情感。]

(三)自主研读,感悟人物品质。

师: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小男孩坐车兜风。小男孩在和保罗的交谈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6——13节,能打动你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文,交流深受感动的情景,重点指导体会11节)

师:哪些情景让你深受感动?交流读书体会。

生:我读到“‘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麻烦你把车停到台阶那里。’”心里十分感动,这个小男孩多好呀,心里一直想着弟弟。

生:“两个人紧靠着坐下”,可见小男孩和弟弟的感情很深。

生:“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我认为保罗十分有爱心。

师:大家体会的真好,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本以为小男孩是向朋友炫耀,但却是关爱弟弟,小男孩从家里背出残疾的弟弟看新车。出乎意料的行为令每一个人都感动不已。认真默读第11节,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生默读课文)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哥哥。

生:他是一个乐观自信的哥哥。他为了让弟弟快乐,答应将来一定送他一辆新车,他那么爱弟弟,将来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师:多好的哥哥!不仅是向弟弟许愿,更是给弟弟送去一份关爱与力量,一份信心与勇气。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男孩说的话。


[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都不一样,只要言之有理,我们都应该肯定。读书本来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引领学生把书读进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书,才能真正地做到品味语言。]

(四)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师:(出示插图)保罗、小男孩、小弟弟,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难忘的是什么呢?课文没有介绍,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会读出文章的空白。(分组进行)如果你们是保罗、你们是小男孩、你们是小弟弟,请把你难忘的理由写一写。(生练笔,交流)

生:(保罗)在这个难忘的夜晚,小男孩关爱弟弟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也使我感受到哥哥对我的爱。看到兄弟俩在车上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 生:(小弟弟)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我第一次坐上新车兜风,看到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哥哥还说以后要给我买辆新车,我真是太开心啦!

生:(男孩)圣诞节快到了。我没钱给弟弟买礼物,幸亏遇到这位好心的叔叔,带我和弟弟坐新车兜风,看到弟弟那么开心,我也很高兴。叔叔,谢谢您!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这个片断练写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交流认识、倾诉情感的空间。学生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补充了文本的空白。那饱含情谊的练笔呈现的是学生的情感世界,迸发的是富有灵性的智慧之花,从中我也分享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

师:多么懂事的男孩,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对弟弟关爱有加。那么“给予”在课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快乐”又是谁快乐?联系课文,我们来一起想一想。填一填。(学生自由练说,师生共同评议)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师:“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在生活你有这样的经历、体会吗?

(出示句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生:在一次乘车途中,我主动给一位老奶奶让座。看到老奶奶幸福的笑容,我也很开心!

生:写作业时,李琪的本用完了,我把自己多余的一个作业本借给他,他连声道谢,我感到很高兴!

师:在生活中,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份真诚的扶助,都是给予。她付出的爱,传递的情,收获的是快乐。正如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上所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希望你们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体验“给予是快乐的”。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情感的体验、生活的再现,使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


5.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的哥哥 保罗 小男孩 小男孩的弟弟

一辆新车 坐车兜风


6 教学反思


1、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语文学习是以精神获得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知识获得为主要目标。没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语文课将苍白无力。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反复思索, 怎样引领学生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呢?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感动,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前提。钻研教材时,我反复朗读品味,与文本对话,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走进这一故事,走近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从而领会作者想告诉读者的话。这样才有了课堂上感人肺腑的过渡语,激情昂扬的结束语,才有了课堂上师生的真情流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