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日期 : 2016-03-18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2015-11-12提交者:学员余丹浏览(1 )

思品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步骤

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一般包括:

l 前期教学分析

l 确定具体目标

l 重组教学内容

l 选择教学形式

评价与反思

(一)前期教学分析

思品课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有助于强化教学的针对性,而针对性正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保证。因此,前期分析是思品课有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2. 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这是思品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分析教学起点,决定目标体系,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重要依据。

⑴对学生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 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中真实的行为表现,真实的内心感受,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与思品课教学直接有关联的内容。

② 作为群体的班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受班集体影响而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等的共同特性。

⑵   对学生分析的主要途径:

①    谈话、问卷了解;

②    课堂、课间观察;       

③   与任课老师交流;

④   与家长沟通了解;

⑤   布置作业了解,如布置课前的调查、收集、阅读等作业。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思品课的教材内容反映的是思品课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态度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分析教材内容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开展,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增补或重组。

3.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同样,基于对学生的分析,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师用书中出现)是否贴近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具有可测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

(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预期并最终实现的教学质量标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向,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益。

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势必带来思品课教学的随意性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重要。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为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的设计对思品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将教学目标起点确定得过高,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确定得过低,会使课堂教学活动费时耗力低效。

只有密切关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原有生活基础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活力的教学,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真正地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服务。

2. 2.必须是多维目标的融合

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将显性的认知行为目标与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目标有机融合,而不是相互孤立和割裂。同时必须将共性的教学目标与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系相结合。

3.必须是可测可评可操作

2.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应尽量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可评价的句子来描述。否则无法进行评价反馈。

2. (三)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思品课教学的范例和载体。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灵活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可接受性是思品课教学实效的基础。因此,思品课教学内容应及时、全面反映学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状态,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强调将静态的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沟通起来,赋予教材广阔的生活背景。

(四)选择教学形式

1.  教学活动形式

⑴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选择课前的准备活动、课中的体验活动、课后的延伸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

⑵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可以选择活动亲历型、情境体验型、自主探究型、开放型等教学活动形式。

        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调查、查阅、观赏、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方法。

⑷根据不同的教学空间,可以选择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室外的教学活动形式。

但是,无论何种操作层面,思品课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性:教师应针对班级学生情况,针对教学主题、教学内容,针对教学条件进行设计。

趣味性:“生动有趣本身就是课堂活动的外显特征,而且它还意味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主体性的真正解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形式。

2.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服务的,应与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相适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交互组织教学。

⑴ 在学习规模上,有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班级教学等。

⑵ 在学习形式上,有分层、实践、合作、开放、个别化、网络交互等。

⑶ 在座位安排上,有秧田式、马鞍形、环形、圆形、分区形、盒状形、簇拥形等。

3.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是思品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并非多多益善,尤其对于思品课,以目的明确、促进教学为原则。

4.  教学过程

或称教学流程,是将以上的教学设计内容以最优化的原则进行“组装”。

(五)评价与反思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反思是由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目的是检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和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等,以调整修改教学设计并促进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1.学生的学习评价

思品课中的学生学习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品德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学习成就、问题与需要,以帮助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评价时应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使评价具有个别性、针对性、激励性,从而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同时要注意:

⑴  评价的亲和力

教师应设计让学生感兴趣,乐意参与,又能客观、确切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案。使学生消除对评价的恐惧以及由评价带来的压力。

⑵  评价的过程化

评价即是教育,是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要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达到品德学习的内化。

⑶  评价的个别化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求评价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评价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发展。

2.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因素。

⑷ 教学前的反思——心理施教

拿破仑在总结他指挥作战的经验时说过:“在每一次战役进行之前, 我都要让它在我的头脑中‘预演’一遍。”

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心理的“课堂”,提前将学生、情境、教师、课程纳入关注的领域,就像过电影一样,以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可行,有无效果。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对优秀教师来说,这是他们重要的教学经验之一。而对许多教师而言,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反思方式。

⑸ 教学中的反思——过程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随时进行调控反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是教学设计中互动性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能使思品课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来保证。

⑹ 教学后的反思——回顾品味

一次课堂教学结束了,但教学并没有结束。教师回过头来细细地品味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失便会于心。这就是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次教学设计之间的纽带。

教学后反思是教师们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思方式,它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教后感、教学反思日记、教历、教学经验论文、学生的作业、学生个案的追踪记录来完成。

老师评语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