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日期 : 2016-03-18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2015-11-12提交者:学员杨小玲浏览(5 )

基本信息

课题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杨小玲   罗亭中心学校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领域的目标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要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研究和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的找规律,结合生活中的熟悉情境和事物,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等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共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探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第二课时探索发现事物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教材呈现了现代生活中“超市开业”张灯结彩的情境,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等。通过找规律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美”的数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有规律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上,只要教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创设情境教学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难点: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1、师:在我家附近有一家特别大的超市开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画面)

2、多漂高的画面呀!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追问:彩旗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强调,像这样红、黄、兰;红、黄、兰重复出现。(教师板书:重复出现)

4、仔细看图,看看你还能观察到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当学生说到灯笼时,出示“挂灯笼”。

师:一个工人叔叔正在挂灯笼,你知道下面该挂哪一个了吗?

剩下的一个如果老师也想把它挂上去,可以挂在哪儿呢?

教师追问学生的想法,揭示课题。

5、问:工人叔叔这样有规律的布置,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整齐、漂亮) 

6、找教室中的规律

学生自由回答,如:气球、彩旗、楼房、小朋友等。当学生说的有规律的现象如:彩旗。

 

 

 

 

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彩旗、彩带、灯笼、花篮、盆花等>

生答:长灯笼。

1:挂在后面。

2:挂在前面。

 

此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初步感知规律的美。

 

 

 

 

 

 

 

本着尊重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发掘。

 

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二、动手操作,应用规律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订正)

3、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有规律的图案,或画或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摆一摆吧!()

4、刚才有几位同学表现特别出色,老师想把他们请到台上来。(师指名)

师:谁能把这几位同学按规律的排排队呢?

问:按照这个规律再找两个同学上来,该找谁呢?

师:注意看(师变队)你发现了什么?(生答)

还剩两个同学怎么办?

5、老师这里有一段声音,竖起耳朵认真听。(播放鼓声)

师:前排的同学能拍手模仿一下吗?

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答)

指名答

学生拿出彩笔来按规律涂一涂。

生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

33女上台。

学生活动。

生:声音也是可以有规律的。

6、找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这两道题是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遵循了儿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全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感知,培养鉴别规律的能力。尤其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了发展。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思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从观察到操作,从学具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找规律

重复出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项目

★★★

★★

学习的心情

能主动参与活动

愿意与同学交流

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习的收获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通过亲切而自然的谈话引出了教材中画面整齐、色彩鲜艳的超市开业的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图中的规律。

接着,在学生认识到按规律布置的好处后,将学生的视野转到了我们看得见的教室内,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按规律排列的现象。

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认识规律,发现规律;接着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练习,解决问题;并通过摆学具创造了个性化的有规律的图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更培养的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

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着尊重教材的原则,努力去把握,去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内容,争取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创造教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挂灯笼的处理上,教材中只设计了挂长灯笼,而在课上,我又增加了挂圆灯笼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挂的位置不同规律就不同的道理。

2、通过学生对拍手的模仿,发现声音也是可以有规律的,进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知道有规律的现象不仅仅停留在图形的排列和颜色的变换上。学生受此启发就想到了白天、黑夜、一年四季等生活中这样有规律的现象。

四、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学到了知识。如在排队活动中,先让学生看到能不能按规律进行排队;再由教师变队,发现规律;再到由学生来变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玩中,在快乐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老师评语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