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日期 : 2016-03-18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2015-11-12提交者:学员汪浩浩浏览(0 )

精准设计巧整理    培植能力通联系

——三年级上册期末《整理与复习》教案

背景分析:复习课很难上,要有练习容量,又要能发展学生思维。我想对三年级上册整本书进行浓缩,由一节完整的课来呈现,既达到复习目的,又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在这样思考的基础上,完成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1.系统梳理三年级上册教材八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内化学生的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途径与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达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同步发展。

教学重点:知识点串联方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并深度开展与众不同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热身小游戏(请按按规则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汉字)。

五□四□[请填写出一个完整的成语]→答案:五湖四海

五□四□[请填写出一句乘法的口诀] →答案:五八四十

小结: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思考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就像观察同一物体,由于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有所不同。(看课件)

补充练习,让学生判断选择,得出结论:观察位置相对,看到图形相反。

设计目的:借用游戏发散思维,培养不同的思考方式,顺呈小结,简要复习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算式大变身

根据算式“30×4”编出对应情境故事。[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全班选取有代表作品进行汇总归整。]

1.复习口算、笔算乘法

例1:每盘有4个苹果,30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30个4]

追问:如何计算[先按表内乘法计算,乘完再添一个零。]

例2:改编数据之一→每盘有4个苹果,300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300个4]

追问:如何计算[先按表内乘法计算,乘完再添两个零。]

迁移后续学习:3000×4→[先按表内乘法计算,乘完再添三个零……]

例3:改编数据之二→每盘有4个苹果,2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3个4]

追问:如何计算[用4依次乘完“23”每一位]

迁移:每盘有4个苹果,52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523个4]

追问:如何计算[依次乘完每一位]

设计目的:由学生熟悉的“几个几”罗列对应的生活现象,并对数据进地改变,有层次、有顺序地复习一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及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

2.复习年、月、日

提醒:请发挥想象给指定的数据对应的特殊含义,编出与众不同的情境。

适时进行点拨:“四、六、九、冬三十整”→一年有四个小月:四个小月一共有多少天?

30×4=120(天)   

发现:小月在一年当中不会现相连。

顺延:将诗补充完整,对应出现相关知识点。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一年有七个大月:七个大月一共有多少天?

31×7=217(天)

发现:在月在一年当中有七月与八月唯一的一次相连。→31×2=62(天)

“平年二月二十八”→平年天数120+21728=365(天) “闰年二月把一加”→闰年天数120+21729=366(天)追问:每年的下半年一共有多少天?

31×430×2=12460=184(天)

追问:每年的上半年一共有多少天?

平年:365-184=182(天)闰年:366-184=183(天)

小结:每年上半年天数有可能相差1天,每年的下半年天数相等。

设计目的:赋予指定数据“30”一个小月的天数,依次诵读歌诀引发小月、大月、特殊二月、平(闰)年、上半年、下半年等相关知识,并在对问题的计算中复习三位数连加、乘加运算。

3.复习周长

继续提醒:请发挥想象给指定的数据对应的特殊含义,编出与众不同的情境。

适时进行点拨:出示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0厘米。→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

⑵.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⑶.改变正方形竖直两条边的长度为50厘米,变成长方形,再计算周长。

50×230×2、(50+30)×2→(对比中强调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追问:哪种情境下用算式50+30×2来计算“长50、宽30的长方形”实际问题是正确的?→(复习长方形苗圃靠墙的实际应用:一长边靠墙)

及时联想:何时算式30+50×2来计算“长50、宽30的长方形”实际问题是正确的?→(复习长方形苗圃靠墙的实际应用:一短边靠墙)

设计目的:赋予指定数据“30”为正方形的边长,再改变一组对边长度成长方形,由学生的“两种”计算长方形周长方法引出图形的实际应用,于一气呵成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复习连乘、除减运算和小数

过渡问题⑴:课件出示四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求周长总和。

30×4×4,让学生解释每个数据的意义和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生:先算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再算四个正方形的边长和。

4×30,让学生解释生个数据的意义和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生:先算一共有16条边长,再算边长总和。

过渡问题⑵:课件出示将正方形变成微信红包。

先出示框架图:□□.□□,让学生填最大的红包→99.99元、最小的红包→10.01元

一个大红包和一个小红包里面,一共有多少钱?→99.99+10.01=110(元)

一个大红包比一个小红包多多少钱?→99.99-10.01=89.98(元)

过渡问题⑶:课件出示一组微信红包:55元、?元、?元、?元。每个小红包有多少元?[补图式模型同一年级]

(145-55)÷3=30(元)

设计目的:由上一环节正方形引入连乘运算,再将四个正方形摇身一变成为

“元、角、分”认识小数的模型框架,以时尚微信红包开启小数相加、相减情境,同时引入了除减混合运算。

三、复习24时计时法

1.复习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相互关系

师:快要下课了,铃声将在上午10时20分打响,每节课是40分钟,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开始上课的吗?

生:10时20分+40分=920

2.回顾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

⑴.课件出示一个圆,让学生说周长,如何测量。(渗透化曲为直思想)

⑵.课件再出示一个同心圆成圆环,将1至24这些数字按每个圈内12个数均匀分布,让学生主动回想24时记时法。[课本24时法图]

师:上午10时20分和晚上10时20分对应的时刻是一样吗?它们分别与24时记时法中哪一个时刻相对应?(复习两种记时法互换)

设计目的:了随着课堂接近尾声,让学生认识钟面时刻,联想24时记时法,并回忆梳理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三者间的关系。

 

四、课尾拓展

1.将课初游戏中汉字“五、四”字去掉,只留下四个方框,让学生想象拼合后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

设计目的:形式上整体做到首尾呼应,内容上并进行适度拓展,让学生厘清周长与图形边线的对应关系。

 

整体评析:本课时案例目的是将三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内容整体梳理,内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个性化地以联系的观点,借助较小的事件如算式、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培养数学理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整本书的所学内容,力求让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

老师评语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