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张皖晨     提交时间:2016-01-14    浏览数:0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



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和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3、本课题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教材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4、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并体会学以致用,将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接着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
学生判断化学变化一般从发生明显的现象入手,而酸碱混合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抱有疑惑,从而对加入指示剂酚酞的探究活动有了深刻的了解.

3.
酸碱反应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也非常了解种类反应,但是不认识这类反应实质,迫切想了解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分解为三个方面: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熟悉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从化学反应常伴随的现象、从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等,分析、讨论、探究,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散学习难点,并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盐是化合物中的一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发现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用化学视角来认识实际生活的习惯。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焦裕禄治理盐碱地的事迹。


 

2、硫酸泄露事件处理。


 

3、蚊虫叮咬涂抹药物。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说明书。


 

 

感知素材,积累素材


 

 

创设情景,从生活到化学,激起困惑和好奇心。


 

 

演示用稀硫酸溶解新制的氢氧化铜。


 

酸和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反应呢?


 

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观察实验,判断是否反应


 

说出猜想


 

观察、思考、产生


 

 

利用实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参与学生的设计,


 

解答学生随时产生的疑问


 

 

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设计,


 

体验探究。


 

 

展示学生方案


 

具体方案见后


 

 

展示方案、交流方案


 

 

分享交流、


 

合作学习。


 

 

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


 

酸碱之间怎样发生化学反应?


 

动画:NaOH + HCl反应的微观过程,


 

指导实验


 

归纳:酸与碱反应的实质。


 

 

思考


 

观看动画


 

讨论反应中离子变化


 

动手实验,蒸发反应所得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由表象到实质,微观认识酸碱反应实质,为理解中和反应打基础。


 

 

引导书写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NaOH + HCl ——


 

Cu(OH)2+H2SO4
 
——


 

NaOH + H2SO4
 
——


 

 

分散难点,及时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


 

 

引导分析:


 

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的构成特点。


 

引出盐的概念和中和反应,分析中和反应特点。


 

 

找出物质的构成特点。


 

练习:下列反应是中和反应吗?


 

CO2+2NaOH=Na2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OH3+
  3HCl=FeCl3+3H2O


 

 

比较、归纳


 

巩固中和反应


 

 

展示课前情景,引导分析。


 

认识中和反应更多应用。


 

 

解释情景中的化学原理。


 

交流更多生活现象。


 


 

从化学到生活,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整理知识并展示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


 

 

同学讨论、整理、完善方案


 

 

灵活运用知识。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中我尝试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改变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传统模式。化学课要充分利用实验,让事实说话,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参与活动,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与研究的过程及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给学生时间思考、给学生时间讨论有利于教师抓住关键点,找到突破点,从而让教和学处于最优状态。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