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日期 : 2016-03-18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学员朱振华    所属单位:莲塘第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15-11-12    浏览数( 0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

莲塘六中九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朱振华

单位:南昌县莲塘第六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通过分析推理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③通过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能简单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飞机升力的理解能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小组能增强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为处于西宁市城乡结合部西宁二十五中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强,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因此,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及知识的贮备比较充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实验来认识理论,通过理论知识掌握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利用物理实践——理论知识——解释物理实例的规律,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精彩总结,最终形成认知和掌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1(从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贴紧了)

 学生动手自己体会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演示实验2(将两个兵乓球放在距离2厘米左右,用吸管从两小球中间吹气)

 请部分同学体会

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为什么 

 设计话题(演示1和演示二的原因)

 小组讨论

让同学们产生自己的判断 

 教师讲解

 思考——分析——思考

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判断形成统一获对立 

 讲解飞机机翼结构让学生计算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

计算比较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大小 

形成认知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构建知识架构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随堂练习评价

 2、作业评价

 3、本节检测量化评价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

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结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三、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九.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在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我认为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改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评语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