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熊任任     提交时间:2016-03-05    浏览数:13     

一、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1、             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             把握六要素: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明确人称:一般来说,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鲁迅的《故乡》。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的,是第三人称。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它的特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4、             掌握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

(1)     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有些过渡是通过一个句子来完成的,有些则是通过一个表示并列、递进、选择、总分等关系的词语完成的。

(2)     照应的特点是前伏后应,它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题照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如《背影》,还有一种是文中的前后照应,如《我的叔叔于勒》。

(3)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其方法如下:

a.     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如《藤野先生》。

b.    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如《云南的歌会》。

c.      按选材角度的变化划分,如《信客》。

d.    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如《背影》。

5.抓住线索: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以某一种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2)以人物为线索,如《背影》

(3)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

(4)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

(5)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

6.明确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2)       倒叙,指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使用倒叙是为了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3)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的一种方式。

7.归纳中心,把握详略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了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详写略写是指对文章材料的处理。详写的材料能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8.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记叙文主要是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              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b.    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它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c.      描写还可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              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

(4)              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6)              常见的表现手法很多,如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正反对比、象征、衬托、先抑后扬等。

二、             散文阅读知识点

1.     散文的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

(2)       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3)       取材组材巧

即用一种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串成文。

2.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含有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

(2)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串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3)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变换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如朱自清的《春》。

(4)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讲述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的相似之处。它因其深邃性和对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如冰心的《谈生命》。

3.     散文结构

开头段,开门见山的作用

(1)     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埋下伏笔(3)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推动情节发展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上下文。

结尾段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3)呼应开头、标题

4.语言特色

含蓄类: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

口语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生动类:语言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

简练类:语言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4.     写作方法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等。

a.     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b.    拟人: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c.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d.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e.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f.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g.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2)            表现手法:

a.     衬托对比

特点:以次要的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物。

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如鲁迅的《故乡》。

b.    欲扬先抑

特点: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c.      前后照应

特点: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朱自清的《背影》。

d.    设置悬念

特点: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的《变色龙》。

e.     象征手法

特点: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雷电颂》。

f.       烘托渲染

特点: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事物鲜明。

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g.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特点: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直接的描写或者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h.    借景抒情

特点: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背影》。

i.       卒章显志:

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J.伏笔:

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郑振铎的《猫》。

k.直抒胸臆:

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如光未然的《黄河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三.小说基本知识点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2.分类:按篇幅,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3.文体特征: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允许艺术虚构。

4.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5.人物塑造方法:

a.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c.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6.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作用: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7.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8.表现手法:抑扬、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9.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四、中考散文、记叙文、小说的考点

1.筛选整合信息:

文本信息的理解、筛选、提取与概括。

2.文意理解概括: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把握主旨情感:

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赏析句子:

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

          5.  理解赏析词语:

结合语境,从词性、修辞方法等方面赏析词语,体会语言特点。

6.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刻画的多样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注意细节描写等。

7.句段作用:过渡段、中心段等。

8.开放拓展:谈看法,谈启示,献计献策,想象类等。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