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高升志     提交时间:2016-01-16    浏览数:0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但空间观念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加深了低年级空间和图形的认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抽象的空间与实际景物联系起来,用想象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能在遇到可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能进一步地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教师“应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①、前测目的:                                                      

了解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空间观念建立的程度。

②、前测形式:问卷及问答。

③、前测内容:


    a表象的准确性练习:请你写出以上四种形体的名称;教师说出一个形体,请你按要求在相应的图形下画√。

   前测结果:40人中,正确的有34人,有3人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写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有2人没写出圆柱和球,1人完全没写出来。画√题只两人出现错误。

分析:通过调研结果,说明班上85%以上的学生已经根据表象准确掌握了四种形体的名称。

b感知的抽象性练习:出示图形让学生说出图中一共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

前测结果:正确的有23人,正确率为57%。

c认识的完整性练习:教师将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露出其中的一个面,要学生猜猜是哪种形体?

前测结果:完全正确的有19人,正确率为47%。

分析:第一题与二、三题都是利用各形体的特征来解答,为什么一题的正确率明显比后两题的高呢?不难发现,第一题虽然要利用特征进行判断,但相对来说知识具有表象性,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凭着幼儿园的记忆,完全可以高质量回答,而后两题的解答就需要具备初步的空间观念了。之所以正确率低,说明学生还不能在潜意识中将抽象的空间与实际景物联系起来,用想象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不能在遇到可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不能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

 

2、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这部分知识中,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往往抓不住它们的本质特征,观察缺乏有序性、多角度、全方位,并缺乏做事认真的态度。因此,针对本节课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我抓住以下四条主线进行了课堂实施:

(一)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空间观念。

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的理解学生总是显得一头的雾水,但对于现实中可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他们却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创设生活情境、实物情境、游戏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空间认知经验,从而建立并发展空间观念。

(二)在认真的观察中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形象;观察变化,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操作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形成现实空间、图形的形象,能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使学生能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形象,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空间观念。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数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现实空间和图形问题过程中学生总能主动尝试着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大脑中有意识地反映已有的空间图形的表象,从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的,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宽松的环境,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是促进低年级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提高的关键。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