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余春年     提交时间:2016-01-14    浏览数:0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
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情感目标: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了解我国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绩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与教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电解水的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课件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可分的。
二、 教学新知
1原子的发现史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发现史。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想象过程及实验验证。学生能通过卢瑟福的散射实验知道原子内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并能够知道原子内有一个核心。
2、原子的构成
活动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你能否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
目的:学生看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
活动二、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格41
教师提出问题: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
2、构成原子的粒子他们的电性怎样?
3、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是什么样的呢?
4、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谁决定的呢?
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出原子的构成。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原子 质子(+) 1.6726 ×10-27
原子核
中子(不显电性) 1.6749 ×10-27
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质子和中子
活动三、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表格42
教师提出问题:
1、 原子种类不同那么就什么不同?
2、 质子数和什么数相等,与什么不等?
3、 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
目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能够得出原子结构中出现的一些规律。
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活动四、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与地球的体积比
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体积的小及原子核更小。并转换问题引出原子的质量。
活动五、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氢原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老师让学生到黑板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用科学记数法转换小数表示法
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质量在使用和书写时的不方面,科学家们便引用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活动六、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目的:让学生熟悉、掌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活动七、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
教师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与表42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比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计算比较,得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目的: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并灵活的运用。感受相对原子质量的使用方便。且从原子的构成中总结出重要的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活动八、 教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书后附录ii中查找。
目的:学生能灵活使用附录ii——相对原子质量表
活动九、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资料(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出的贡献)
目的:学生感受民族爱国主义教育。
三、 课后小结
活动十、 播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目的: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 电子(-)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不显电性)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远程资源教学效果及运用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发现、原子的结构等微观方面的化学知识,在头脑中没有形成表象,所以我注重灵活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原子结构的发现、原子的结构等,形象直观的展示了微观方面的化学知识,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体学生至始至终、兴趣盎然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课件展示电解水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课件知道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可分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在原子的构成学习时,我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教材中的表格4-1,提出了思考问题: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2、构成原子的粒子他们的电性怎样?3、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是什么样的呢?4、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谁决定的呢?使学生不仅看到了原子是一个可分的粒子,而且知道了原子是一个怎样构成,并且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能用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的灵活运用农远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