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蔡颖     提交时间:2016-01-07    浏览数:0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单元教学目标】

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淡,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定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记思的艺术境界”。他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 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先生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求学于歌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三十五年后,1980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第地,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

他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你的精神升华,更使你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成为一个实际意义上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如人人都做到我为人人,其结果不是人人为我吗,这个因果关系连小孩出来,所以我说我为人人是因,人人为我是果。如果你想获得,必先付出,舍得舍得,先舍后得展中可以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举出身边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深挖)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4、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4、体会“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学情分析】 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生活的经历、时代都有很大差距。老师就要酌情增加背景资料的片的对比。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设计理念】 读悟结合,顺学而导,扎实语言文字训练。在学生自主实践、习文怡情中落实语文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置疑激趣

1、老师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问学生有什么疑问。等候学生广泛质疑。

2、老师根据学生提问作梳理并且板书:

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谁? 提示:

一是题目可以给读者设个悬念,读者思考。

二是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拟好题目以后也要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并且在习作中着重解决这 (读写结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行解决字音问题。

2、迅速浏览课文: 解决简单问题。

3、课文是谁写的?课文讲了什么事儿?

4、季老第二次到德国,表达了怎样的感慨?抓出中心句。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

解释德国是德意志民族、日尔曼民族。 板书: 奇丽 奇特

三、深入理解

1、奇丽的景色:

⑴ 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勾出美丽景色的句子。画出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 (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山阴道上”来想象。相机理解“花紫嫣红”词义。)

①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②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

① 强调生字的书写(这里面可有生字啊,你能把这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两读到这个“花团锦簇”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读到“姹紫嫣红”呢? (想象。)

② 对比理解“花团锦簇(多而茂,重形态)、姹紫嫣红(艳而娇,重色彩)”的意思这里形容花很美,不是重复了吗?

放PPT这些娇艳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紧压着一朵,他们挤在一起,靠在一拥着,有时候都分不出他们谁是谁了。花儿的这种形态就叫做——花团锦簇。各色鲜花聚在一起就嫣红。

③ 把词语带入句子,练读,重品味花美、语言美。花美,语言也美,自己练练怎么用示这种美丽。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⑶ 介绍作者两次到德国的时间作者第一次到德国是35年到45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到德国又恰逢文革结束不久。中国的社会处于满目疮痍、近似于一片废墟的状况。(出示PPT)看到这样的景色时,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带着此时你的感受来读中心句。可以怎么读?还可以以改变句子来表达你的慨叹。 (多种理解与再造表达。) 对于作者而言,这真是一种美丽得近乎神再读中心句。

2、奇特的民族:

⑴ 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①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

① 生交流原因。

补充资料:

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读课题。

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是──莞尔一笑,语言是──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② 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思想境界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⑶ 现在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联系到民族的奉献风尚来谈。)

⑷ 老师提问,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们的花不象中国那样──他们就是要──

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都能看到——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道──奇丽的景色。

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特的民族!读中心句。

四、回到主题,结课

1、四五十年后季老再次回到德国,对朋友们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不含什么呢?

2、文章除了想告诉我们德国有奇丽的街景,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其实更在赞美一种怎样(赞赏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是呀,这样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已经成为了这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才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当人人都做到“我为人人”时,相信世界将美好。

3、现在再来看看这个题目,你怎样理解?指着板书提示 (这个题目既表现了德国的美丽,国这个民族的传统风尚每朵花上都承载着人心灵的美好。放在窗台上悦人悦己,人让花美,花让人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设计教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