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黄晓英     提交时间:2015-11-27    浏览数:0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  文化的力量 

教学难点:  文化的特点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音频、ppt在教学过程中黑色字体显示

教学方法:

  (播放音频文件周杰伦的《青花瓷》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

教学过程: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ppt展示,节约课堂时间)练习: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Ppt展示本县因为鄱阳湖干旱露出的湖床,开满了鲜艳欲滴的廖子花的图片。是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文化与纯自然的差别)

 (2)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播放视频文件:京剧《贵妃醉酒》和李志刚的流行音乐《新贵妃醉酒》做对比直接感受文化素养的差别,理解知识点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用ppt例举上述图片,知道文化素养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一举一动都能反映其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非常丰富。  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处理P4探究,知道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非全部内容,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教学反思:通过运用音频文件并进行展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有些图片的选择由于匆忙,选择较粗糙。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