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郭芳     提交时间:2015-12-13    浏览数:3     

《平安回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品德课程的新课程理念强调社会性,这种社会性源于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并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等,不断积极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教学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路上的各种车辆越来越多,学生外出的危险系数也相应增加了。因此,在儿童生活中,交通规则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学习遵守《平安回家》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一课,它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关注学生上学途中遇到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但由于身处县城郊外,学生对于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知之甚少,交通意识较淡薄,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可每天上学、放学学生们又必然要与交通打交道,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出行经验是与他们生命相关的,对三年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的情境中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看懂交警的手势。

2.了解一些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通。

3.设计交通安全标语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

4.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体验平安回家的幸福感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最基本的交通安全标志,确定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知道交警手势的含义,并自觉服从交警指挥。

【教学准备】

1.含反映交通情况、交通标志、交警工作录像的教学课件、个别学生课前学习交警手语等。

2.课前布置学生在马路上行走找一找、认一认交通标志,走入社会了解交通事故给国家、人民等造成的危害。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话题

1、出示交通事故的图片,师:大家看到的都是车祸发生现场的惨不忍睹图片,老师真为他们而感到惋惜,也为在车祸中失去亲人的人而感到痛心。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每年,每月,甚至每一天都有很多人由于自己或是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遭遇了可怕的车祸。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老师读全国的事故统计文字。(交通事故就像猛虎一样,每天都在吃人伤人。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全国交通事故平均每50秒发生一起,平均每2分47秒就会有人丧生于车祸。更让人不容忽视和痛心的是,少年儿童的死亡率在交通事故中逐年上升,2004年共有7078名中国儿童被道路交通伤害夺去了生命,有28017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伤害中受伤。而且,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每10起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的受害者是步行的儿童,而在道路交通意外中受伤害的儿童有44%是步行者。)

5.看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减少这些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呢?

学生交流。(遵守交通规则)

6.教师小结:对呀,人们常说“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只有每个人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平安幸福。(出示板书:平安回家)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以图片导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他人的经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再以触目惊心的数字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具有针对性、说服力、震撼力。]

二、认识标志,用心识记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的车子川流不息。为了交通安全,我们还得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

1、出示学习标志。

(1)师:同学们这个标志你认识吗?它告诉我们什么?

(2)同桌两人为小组,交流哪些认识的标志和不认识的标志。

(3)指导学生交流。

第一种如果认识就说出标志的名字和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种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或者不确定,就播放该标志的自我介绍。

(4)游戏巩固:

老师出示课件上的交通标志,各组抢答,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的名称和作用。游戏做完后给各级奖励笑脸。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

2、认识生活中的其他标志。

师:当然,仅仅认识这些交通标志是不够的。(板书:认识交通标志)前几天,我们还收集了其他的交通标志,拿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谁愿意来?

(1)各组抢答,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的名称和作用。

(2)给各级奖励笑脸。

3、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发现这些不会说话的标志都给我们温馨的提示。当然,除了这些标志,为了我们的交通安全,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他人的平安!他们是谁呀?

三、看懂手势,自觉遵守

师:咱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想想交警叔叔所做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1、播放交警的录像。

2、逐渐出示交警手势三幅图。(分别是停止、左小转弯、快速直行通过。)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交警叔叔这些手势的意思吗?

3、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手势所表示的意思。

师:现在老师就是交警,说说我所做的手势的意思。

4、师做动作,生说所表示的意思。

(交警叔叔手势)

5、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学会看交警叔叔的手势还能提醒爸爸妈妈遵守交通规则呢。

四、继续学习,获取信息。

1.过渡:同学们,我们过马路时,既要看交通标志,也要明白交警叔叔的手势,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平安地回家。

2.可是我们班同学的家大多数在新区这边,许多地方没有交通标志的指引,那出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大家请看这幅图(出示37页的图)问:如果你回家时走在这条路上,该怎么走?如果你要过马路,该怎么走?

学生讨论。(出示儿歌:“岔道口,左看看,右瞧瞧。没来车,能通过。”)

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小结:

师:同学们,当你横穿马路时,请记住:一停二看三通过,先左后右安全行。

五、总结提升,指导实践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今天,我们既认识了交通标志,又看懂了交警的指挥手势,还了解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大家学得开心吗?)

交通规则、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是与他们生命相关的教育。本课是在一年级交通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设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七、作业设计:课后小调查。

1.我们还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

2.请大家收集平时在马路边看到的交通安全用语。

【板书设计】

6、平安回家

认识交通标志

安全过马路

交通法规要遵守

【课后反思】

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安全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儿童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

(一)课堂是为了生活

教师在课堂素材的选择上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师主要面对的儿童,教师应带着素材走向儿童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把素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事件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用美好生活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过程。

(二)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对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就是要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景,以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教学时,我们要巧妙地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喜爱的活动情景,采用了听故事,看资料、图片,模拟游戏、读儿歌等活动,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人人参与,“全员互动”,将教材、学生融为一体,变知识为生活情景,并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把生活作为本源

课程所要学习的社会规范,生活知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现实生活中,少年儿童的死伤率在交通事故中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独立活动的范围扩大,上下学也多数不再家长接送,学习遵守交通规则,学习有关的交通知识是与他们生命相关的教育。这课要求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总之,生活即课堂,课堂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言行一致”的完善的人。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我想:只有让课堂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