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熊春霞     提交时间:2015-12-04    浏览数:0     

矛和盾的集合

青山湖区佛塔小学   熊春霞    13576069631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学情分析

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发明家将矛、盾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

2、初步了解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看象形字、看图猜字。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猜字游戏,好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接触了象形字,象形字是古代的人们照着物体的外形画出来的字。这儿有两个象形字,让我们来猜一猜,好吗?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矛和盾有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吗?

3、自由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字,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师:读之前,听清楚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请三位同学读一读)

(设计意图:自由地读课文,通过自读提示,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整体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

1、矛和盾的集合是什么?课件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2师:矛的作用是什么?进攻   盾的作用是什么?自卫(防守)

那坦克集合了矛的进攻和盾的防守,是不是威力无比呀?文中哪句话写坦克威力无比?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集合一词可用文中哪个词语代替  合二为一。板书:自卫、进攻、合二为一。)

(设计意图:提炼本文的中心,让学生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小组合作研究矛和盾集合成坦克的过程。

1、盾的自卫、矛的进攻是怎么合二为一的,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这个过程的?(2-4自然段)

2、同学们,矛和盾变成坦克是有一个改造的过程的,老师设计了这张表格,但只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我们将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这张表格。下面请坐在第一排、第三排、第五排的同学转过去,先读一读2-4自然段,请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大家一起来想答案,字写得漂亮的同学来写一写,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3、发资料,默读2――4自然段,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这张表格,给你们5分钟。

(师:为了方便你们更好地学习,老师这儿有资料发给你们。首先默读2――4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这张表格。)

4、交流汇报。

(1)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小组成员都上来。

(2)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举手补充。

5、师:刚才同学们在做练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盾太小了就把盾变成铁屋子,再开个小洞,伸出“矛”(枪口、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成了坦克。整个改造的过程发明家都是先想一想,再去做,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啊?

(善于思考的人,每走一步,都有他思考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发明家将矛、盾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完成课堂作业,明白本文所讲述的道理。) 

五、分析矛和盾集合成坦克的过程。

1、每走一步都有他的思考过程,第一步:盾太小了是怎么想到把盾变成铁屋子的?

(1)什么时候想到盾太小了?(和朋友比赛)找出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读一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2)赏析这句,紧扣“如雨点般”、“ 难以招架”

(3) 指导朗读:我觉得很好招架,你们这样一读,谁能读得让老师难以招架?(请1-3个学生读,再齐读)

2、第二步:盾变成铁屋子

(1)正当这难以招架的危急关头,发明家有个想法?是什么?

文中的插图描绘的正是这个场面,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哪儿可以看出发明家“难以招架”,把注意力集中到发明家的表情,你能发现更重要的内容吗?(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产生了一个什么想法呢?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盾太小了――变成铁屋子就好了。

(3)是啊,变成铁屋子就成了吗?冰箱也是铁屋子,洗衣机也是铁屋子,如果你是发明家躲在铁屋子里,会怎么想?(变成缩头乌龟了)防守好了,但没有办法――进攻

3、第三步:开个小洞,伸出“矛”――枪口或炮口

(1)书上有句话说得好: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4、第四步:装上轮子。

(1)为什么要装上轮子呢?(会跑、会进攻、更好地进攻)

5、第五步:安上履带。

(1)看看履带,是用什么做的(铁)为什么要安上履带?有什么作用?(防止轮胎破裂)(因为坦克是个铁屋子,是为了减轻坦克的压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矛和盾集合成坦克的过程,赏析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课文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六、举例拓展,理解课文告诉大家的道理.

1、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思考的过程。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

2、(1)同学们矛和盾的集合是坦克,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课件展示)

如: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花生牛奶、奶茶、电视电话、“水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 双层公共汽车、火车、蛋卷冰淇淋、鸡尾酒、

(2)请同学们把你刚才举的例子写在卡纸上,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4、总结全文,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解读这个深刻的道理,并且学习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作业设计】从以下3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抄一抄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3、写一写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合二为一     坦克

盾    自卫            

教学反思

南昌市青山湖区第八届“崛起杯”教学竞赛已顺利落下帷幕,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公开课教学竞赛,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这次比赛,我获益匪浅,它让我感受到一个团队在做课的过程中凝聚的巨大力量;它让我体会到了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那种矛盾纠结中的痛;它也让我品尝到了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参加“崛起杯”,痛并快乐着!

从公布课题到正式赛课,有5天的准备时间。当天便写出教学设计,做好了课件,第二天便试教了,稍作修改以后,再次试教,再修改,再试教……从初稿到最后定稿,一修再修,一改再改,历经四稿,整个过程正如抽到的课文题目一样,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想要面面俱到,却又不得不有所取舍。真正是“矛与盾”集合于心呀!

《矛与盾的集合》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与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集合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的心血与智慧的这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课前准备很重要。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一件事情只要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在此不多赘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上课前交流时,我发现学生们都预习了课文,有的同学还画出了生字词,画出不懂的问题。我表扬了几位同学,同学们一下子和我亲近起来。由于教学前期准备充分,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历经四改,初稿是让学生通过猜谜语导入。“远看好像大乌龟,近看好像活堡垒,浑身钢铁造, 没脚它会跑, 开枪又打炮。 ”谜底是“坦克”,教师再提问“那坦克与矛和盾又有着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呢?”由此来导入新课。

后来我觉得上课的对象不再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了,而是开始学习作文的中年级学生了,猜谜语导入显得太幼稚了,于是第二稿的导入部分便改成看“矛”和“盾”的图片猜字,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让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第三稿的导入部分则在看图猜字的基础上做了点小小的修改,那就是看象形字、看图猜字。这样设计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这样的导入设计我觉得总还欠缺点什么,于是,第四稿的导入部分在看象形字、看图猜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导学生书写“矛”和“盾”。让孩子们认真地看我写“矛”和“盾”。然后展示“矛”的汉字演变,横撇和点就像是矛的上半部分——尖尖的、锋利,用来干什么,(利于进攻):弯勾像是这根木头手柄,横勾就像是手柄上的扣环,方便用手握着;别忘记还有一撇。让孩子们感知,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盾”的字理:是半包围结构,

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知原来汉字这么的有意思,激发孩子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教会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在第四个环节中,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发明家将矛、盾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同时,也通过同学们的亲身体会明白了明白本文所讲述的道理: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非常地深入。而我在这些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没有安排学生写字练习。

其实,在导入的环节学生通过看象形字、看图猜字和老师展示“矛”的汉字演变,分析“盾”的字理,学生已经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如果在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再让学生动笔写写这两个字就更完美了,而且在写字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对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赛后,我有幸观摩了陶雪梅老师的这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字词教学的环节中,陶老师把词语分成了两大组,一组是描写的“矛”:进攻 、戳、雨点般。另一组是描写“盾”的: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这两组词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词,而且正好形成了几对反义词,学生们分成两组读得津津有味,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尔后,陶老师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让孩子情景表演发明家和朋友手持矛和盾激烈比赛的场面,让孩子在动手演示中,理解了“雨点般”和“左抵右挡”和“难以招架”。学生们都很有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

而我把生词做在课件上,只是让学生蜻蜓点水般地读了几遍而已,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从未对字词进行点拨。而陶老师这样由“点”入“面”,字词教学与分析课文教学水乳交融,1加1大于2,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然而这堂课,学生读的还不够,为什么学生都读得索然无味呢?读书指导上还有点不到位。如上文所述陶老师让孩子情景表演发明家和朋友手持矛和盾激烈比赛的场面,所以学生们都读得津津有味、如临其境。

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举例拓展”这一环节,我只是让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集合二者的优点”这个小圈子上,应该扩大到学习发明家那样 “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精神。这样做才有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巧妙地牵引出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爱创造、爱科学的精神。

而且,本组教材的主题思想,是以“思想方法”安排了四篇课文,而本课是本组的首课具有统领本组教材思想的作用。最后的“举例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为学习以下三篇课文埋下伏笔。

记得王崧舟老师说过:于失败处总结经验,痛苦的地方一定要滋生思想。参加“崛起杯”,痛并快乐着!其实,每次参赛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教学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向同行多多学习。想想怎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生动的,努力让学生爱上学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怕挫折和困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的道路上,与储君共勉!

《请你相信我》

一、教材分析:

 

《请你相信我》是《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中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但是,什么是诚信,诚信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对孩子来说毕竟十分抽象,而《请你相信我》这节课我们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轻松平和的生活话题和游戏活动,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理解诚信的真正内涵,从而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

二、设计思路:

与以往教材容易把学生当作教训对象、道德批判不同,本教材在这里更注培养学生成为道德养成的主体,更侧重激发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并尊重其主题性。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很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将小学引向对某些孩子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2、交流典故、感悟“诚信”内涵。

3、联系生活、感受“诚信”行为。

4、创设情境,激发“诚信”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诚信,了解诚信的内涵,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2.能力目标:理解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并学会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诚信”的内涵极其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五、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上有关诚信做人的事例。

教师:预备“静静话”信箱。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3个好朋友的故事,想听吗?

  CAI:明明约好下午3点和红红、强强一起玩球。不到3点明明就来到了操场上等他的两个好朋友,不一会儿红红也来了,他们一起等强强。等了好久,强强也没有来,两个小伙伴没有踢成球,不高兴地回家了。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和他们中的谁交朋友?为什么?

  (生发言。)

  师:明明和红红信守诺言,说到做到,讲诚信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好朋友。其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老师、亲人等等许多人也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

(通过动画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找朋友这一活动让学生初识诚信。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换位思考,运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很自然地加深孩子们的内心体验,激发了他们的道德情感。)

(二)、讨论交流,理解诚信

1、请同学们说说身边有哪些人是值得自己信任的,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值得自己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多样化原因: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2、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师:通过交流,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诚实:说话真实,

诚信        待人真诚

       守信:信守诺言,

说到做到

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待人真诚,言而有信,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至理名言诉说着诚信的感人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交流典故、感悟“诚信”内涵。

师:下面,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诚信故事或者关于诚信的至理名言。

1、精典故事

  (学生讲故事,教师相机评价、引导)

<<曾子杀猪>><<商人过河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师小结:走进历史故事,诚信随处可见:孔子说“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是诚实学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君子的诚信;“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一诺千金来历。

2、生活故事

师:诚信无处不在,不仅仅在故事中,更在现实生活里。

CAI:视频<<诚信兄弟>>的事迹

  师:诚信是一张金字招牌,一个人讲诚信,便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企业讲诚信,便拥有了无形的资产;一个社会讲诚信便拥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一个国家讲诚信,便拥有了良好的形象。尽管如此,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讲诚信的人和事,伤了我们的心。

3、“悄悄话”信箱

CAI:情境再现: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你说了一些话,过后发现却是假话;有的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却说你的坏话等等,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朋友失信与自己的事,也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及想法。为了避免尴尬,把这些心里话放进“悄悄话“中,然后,老师随机抽取读读几句悄悄话,通过这些悄悄话,同学们感受到了原来不讲诚信给别人的伤害是这么严重,从而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个教学环节,我的教学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极其重要性。通过讲述古今中外诸多“诚信”故事,使学生感受到“诚信”的真正内涵,又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经历过朋友失信予自己后的心情,因为只有深刻认识到不遵守诺言给自己受到的伤害,才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才会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理解诚信的内涵极其重要性”这个教学重点就得到了一定的突破。)

(四)、联系生活、感受“诚信”行为。

1、图片情境辨析

(因为迷恋电脑而忘了答应妈妈先做作业的承诺;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向对方及时作出解释;在无人处拾到一支钢笔;打碎玻璃后让同学替自己保密等)

2、联系自己,评选“诚信之星”

师:现在,我们评价一下自己在诚信方面做得怎么样,看谁能获得“诚信之星”小奖章。同学们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推荐别人,记住要充分说明推荐的理由。

 (在大家的推荐下,老师给部分学生佩戴“诚信之星”小奖章。)

(五)、创设情境,付诸行动

1、制作诚信卡

   你诚信,我诚信,大家都来讲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既然同学们都想成为国家的诚信公民,就让我们给自己设计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每过一段时间,检查看看是不是认真履行了许下的诺言,并把履行情况记录在卡上。愿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我们祖国的诚信公民。

2、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敬爱的胡总书记曾在“八荣八耻”中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我相信从今以后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将会在同学们身上生根发芽,伴随着你从校园走向社会,伴随着你从今天走向未来!

  1.设计一份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

  2.开一次“找诚信”主题班队会。

  3.对身边的人说一句诚信格言、警句。

4CAI:视频<<诚实守信>>之歌

 

板书

诚实:说话真实,

诚信        待人真诚

       守信:信守诺言,

说到做到

 

八、教学反思: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第一个主题《请你相信我》,本课有三个教学重点:一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二是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三是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课上我安排了两个话题和一个活动。第一个话题“什么样的人信得过”, 在这个话题中,教材首先以范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和思考,通过表格填写让学生明白讲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并进而通过反思“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孩子吗”来激发学生主动养成诚实守诚的道德愿望。在课上,同学们大多能举出真实的事例进行交流,并且不只一两个简单的例子,有说服力。但有的同学例子过于一般,如“有一次我们俩约好去八一公园玩,他准时来了,我觉得他讲诚信。”我让同学们适时发表意见,这样的事例说服力强不强?能不能再举事例证明? 第二个话题“当朋友失信时”,教材首先列举了生活中朋友之间不信守诺言和说假话等典型事例,通过“悄悄话信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内心感受,但有的同学写成了自我检讨,表明了自己因说假话的悔意。我适时鼓励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最后通过“走进诚信乐园”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诚信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附件

  • 矛和盾的集合.doc     下载
  • 请你相信我.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