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毛俊芳     提交时间:2015-12-03    浏览数:0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设计 

一、课前部分 

(一)课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框的学习中,要掌握哲学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等主要内容,并通过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开启智慧,激发热情,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明确世界观影响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教材分析  

第一课作为《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主要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第一框从哲学的起源和功能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本课,即第二框较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深化,主要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主要从哲学研究对象的角度揭示哲学的内涵;第二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主要从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通过本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三)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和实践,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哲学思维方式具有概括、抽象、思辨等特点,以及刚刚接触哲学知识的缘故,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可能会稍显吃力,不够深入,这需要教师结合身边生活事例、典型哲理故事等具体的,为学生所熟悉、更容易理解的现象、道理加以启发和引导。人人都渴望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更好的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逐渐增多,很多时候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长蜕变过程中的自己解除困惑,指明方向。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主动树立并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四)教学目标 1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理解:(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运用:(1)联系生活和实践,列举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其哲学含义。 

(2)运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指导。 

(3)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1)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三对关系的分析,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锻炼分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角度 ,明确世界观影响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2)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学习,增强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主动性。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难点: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报告厅。需要课代表将教学当日班级课表列在黑板一侧。 2、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课堂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它是一门智慧之学,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有人说,哲学虽然烘不出面包,但却能使人吃起面包来更有味道。 

(二)导入新课 

那么为什么哲学有如此强大的功能,能够被视为智慧之学,被称为生活的艺术?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它和具体科学知识是什么关系?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的问题,继续追求智慧的旅程,共同学习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请大家把教材翻到第7页,阅读教材。(写板书;算上课前可能耽误的时间,以及给学生1~2min的阅读时间,进行到这里约用时5min

 (三)师生互动 

教师:好了,同学们请看黑板,这节课的标题叫“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大家会发现,在语法上它不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 那么如果把它补充完整,它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主语(经过思考和引导) 

教师:也就是说,什么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呢? 

学生:哲学(课前已运用导学案预习教材,应该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教师: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对哲学我们有了初步了解,那什么是世界观呢?课前已经请大家根据导学案预习了教材内容,我找同学来回答世界观的含义。 

学生: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对于世界观的定义,不需要学生去探究,他们知道、记住就可以了,主要由教师讲解) 

教师: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我请大家继续运用语句分析的方法,将这句话的主干抽出来,变成了什么呢?世界观是„„。世界观,是看法和观点。自然界中草木荣枯,季节变幻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形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总结出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这些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就是世界观。实践活动中,人们首先遇到具体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认识。这些具体认识不断积累,日益丰富,最终连贯起来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一些与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本质等有关的根本问题,世界观形成了。例如: 

苹果落地  地球引力万有引力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理解世界观的概念,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整个世界”、“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整个世界 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和意识。) 人和世界的关系 

人对世界的关系:人能否认识和改造世界、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 世界对人的关系:世界如何产生人,影响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等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事物的个别看法(如自然观、社会观、国家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而是指存在于这些个别看法和个别观点中的那共同的、一般的、根本的和普遍的看法和观点。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一切从实际出发 

3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观) 4 太阳东升西落 5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6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观) 7 世界是不可知的(世界观) 8 人是世界的主宰(世界观) 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既然我们明白了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那么大家有没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和观点呢? 

(学生可能会摇头,或者说没有,其实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请学生谈一谈) 

教师:比如说,大家认为这个世界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呢?„„(稍作停顿,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不管你认为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你对世界的一种看法,这就是你的世界观的一部分。实践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问都在思考,所以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世界观而已,而且由于经历和立场不同等原因,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世界观会存在很大差异,世界观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探讨这一问题,今天不多做讨论。那么既然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又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人人都懂哲学呢?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乏理论论证的,究竟什么样的世界观才能称为哲学呢? 

(提问,让学生从书本上找到答案。)教师: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知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好比一座大楼,世界观是砖瓦、钢筋,世界观只能以某种系统的形式加以整合才能构筑成哲学的高塔。自发的、朴素的世界观并不能称为哲学,只有那些“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我们才能称为哲学。(这里应加重语气,强调“系统化”、“理论化”,这个知识点是关键、重点)这就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与区别: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 零散、自发形成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 

联系 A.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B.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错误倾向 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B.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备注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时间充裕,最好让学生记录到教材上)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设立的意图在于传播:哲学并非少数精英的活动,而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世界观。比如说一年一度的高考,对于咱们同学也是不远的事情,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纷纷到孔庙去烧香、求签,我记得我大学的室友考研究生之前她妈妈特意从很远的地方给他捎来庙里求的符,三番五次的打电话嘱咐她考试的时候要带在身上,还要在鞋里垫上红鞋垫。但她没有,我就很仗义的把我的借给她了。不过,我没有脚气哈!(幽默一下,活跃一下气氛)同学们,这些家长有没有自己的世界观?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把考好成绩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呢?

学生:家长们有世界观。我(不)会求神保佑。„„(可以进一步请学生谈谈理由) 教师:在这些家长的世界观中,神灵主宰一切,所以虔诚的去祭拜,而有些家长则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帮助孩子探究学习规律,考试期间咨询专家,帮助孩子调节心态,制定科学饮食。可见,这两类家长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在不同世界观的指导下,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在哲学上,我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方法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八页第一段。(写板书) (提问方法论定义,让学生从书本上找到答案。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幻灯片要体现方法论明确含义,并要求学生记录。 

继续提问若干学生,并引导他们认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最后,直接告诉学生: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内涵不同。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八页第二个探究,思考下面的问题。 (请学生谈谈对材料的理解,并回答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回答进一步解释何为材料含

 

 

 

 

 

 

义,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哲学思维方式具有概括、抽象、思辨、反思的特点。) 

教师:结合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字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课程表,这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它们分别属于那一类具体知识?请同学们阅读8页第二段,一会我找同学来为咱们班今天的课程分类。 

(引导学生分类,并思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师: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而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声画,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例: 苹果落地———地球引力————万有引力定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自然、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最一般的规律和最普遍的规律 

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从研究对象来看,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的事物为研究对象,而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任务来看,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同时,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9页两个探究中恩格斯的话。并思考问题。 

(提问若干学生,让其从中得出具体科学和哲学的联系) 

教师: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两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用牛顿的例子说明。 

牛顿信仰上帝,为什么还能总结出三大经典力学基本运动定律?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探究提示: 

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信仰归信仰,科学归科学。相信基督并不意味着做科学研究使用的不是科学的方法。牛顿在总结三大经典力学基本运动定律的时候,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苹果为什么是往下落),通过严密的推理而论证出来。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辩证法,即牛顿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晚年在研究第一推动力的时候,却是先提出一个结论,在竭力的论证这个结论,与科学的方法背道而驰。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人混乱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四)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哲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智慧之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时要注意对比三对关系,即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提到过,由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而人们的世界观不尽相同,所以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更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节课我们将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五) 课堂总结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