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江西省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1.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截止时间:2016-03-1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提交者:景焕斌     提交时间:2015-12-31    浏览数:0     

第一节  城市地域结构

 

一、课标要求及其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课标解读:

1、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并从城市建设与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与意义。

2、强调学生学会读图,根据图表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归纳得出理论,又能够运用理论来验证实际情况(解释城市内部结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功能区的概念、城市中主要的功能区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

3、生活在北京的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有助于理解本部分学习内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实际案例。

2、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多幅插图,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几种主要模式。在解释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因素时,既比较全面又突出重点因素——经济因素

3、材中的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既反映了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地价的影响,也反映出城市不同功能区受此距离影响程度不同,即付租能力的差异。

4、节教材插图较多,既能图文并茂,更好的说明有关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或总结规律。

5、介绍城市地域结构的多种影响因素时,突出了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地价和功能区分布的影响,对其它影响因素只给出简短的图文提示,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求答案,突出研讨性,留给学生自由想象、自我发挥的空间。

6、本节教材最后设计的活动,通过城市地域结构的两种方案,检验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北京城市地域结构的素材,通过思考、讨论,阐述城市地域的一般规律,并解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分析城市地域结构方面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从各类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提炼加工,分析和解答有关问题,进而提高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及形成原因。

难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化。

 

 

六、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选取北京城市材料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探究、分析、比较和讨论等,探寻原因,总结规律。

七、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及解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图2.6,分析香港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展示北京市图,

设问:

香港和北京城市功能区分布和组合是否相同?

导入:城市地域结构

 

分析香港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思考问题

 

承上启下,为本节后面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讲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

指出城市地域结构的意义

在教材相应部分标记

说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事例及影响。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

认识学习城市地域结构的意义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交通越便捷、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指导学生从距离市中心远近存在地租差异来理解图2.8,分析: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产生的影响。

 

点评和总结

 

指导学生探究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其他原因

自行阅读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听讲、读图分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联系实际,发现和分析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因素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几种主要模式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

学生体验出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实际意义:地理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及解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设问:

1、城市地域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2、你知道有哪些变化?

 

思考问题、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城市地域结构问题

课堂小结,归纳问题

听讲、整理笔记

理顺知识、建立框架,突出重点、明确要求

布置课堂练习:24页“活动”

比较两方案的异同点

分别评价两方案的利弊

综合评价,选出较优方案

修改任一方案,并说明理由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含义: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城市     常见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地域

结构    一般规律: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不同功能区受距离影响程度不同

                       经济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历史因素

          发展变化

九、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

利用PPT课件展示北京市地图,学生读图完成问题:

北京市区图(略)

1、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    )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2、读下图,根据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回答

 

(1)    说出该城市地价变化总的趋势。

(2)    在图中等地价线上有几处明显的向外凸出,说明其凸出的原因。

 

课后思考题

查阅资料,说明首钢和燕山石化在北京市的位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本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你认为首钢和燕山石化是否都需要搬迁,并阐述理由。

 

首钢旧址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