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观

发布者:龚兰奎     所属单位:宜丰县新昌镇第六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15    浏览数:0

我的教育教学观

   对于我的教学思想,我主要从两个角度理解我的个人教学思想,一个角我度从学生思想态度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二是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另一个角度,就是在知识传授方法上,这里包含如果进行优效教学问题,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学在教之前,先学而后教,二是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一、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学生最后学习成绩的高低,很大方面取决于他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我每次带学生,首先不是看学生的成绩,能考上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所以要首先看他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首先要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人的主观因素、主观能动作用很重要,技能可以慢慢培养,知识可以逐渐积累,个人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如果能坚定信念,即所谓的坚持,必然能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记得足球教练米卢说过这样的话:态度决定一切,在选择上场队员时常常要看队员的训练态度,如果比较消极,那就坚决不派上场。对掌握知识来说,学习态度是相当关键,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单靠以前掌握的知识,吃老本已经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知识不能包打天下,只有端正学习态度,坚持不止境的追求精神,才能不断锤炼能力,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不少这样的案例,远的不说,就在2013届毕业的学生中,我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男生,他们是一对表兄弟,两人非常聪明,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只要一点就通,但是就是学习态度不好,凭自己的小聪明,经常不听课,我花了很多精力都没有改变好他们;而另一位女同学,并没有那么聪明,但学习态度非常好,上课特别认真,最后在今年高考中,两位男生数学才100分左右,总分都只上二A线,而那女同学数学考了125分,总分637上了中大。所以在我的教学思想中首先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成绩的高度。

  二、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的第二个教学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就是说通过我的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立学习的重要因素。可见,自主学习是与他人支配的学习截然对立的,它能够使学生为自己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由他人支配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在新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成人,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器”。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作为客体化的对象加以控制和支配,二者同为主体。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  

  三、先导学而后教学

  “先导学”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在数学课中在老师导入、板题,揭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问题,理解、记住公式、定理和基本概念,并能模仿例题做题;自学的效果如何,教师通过练习、板演来检测,再针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正、讨论,学生都不懂的,老师讲解、评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所有的疑难都解决在课堂上,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后教学”不但指教师教,而更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四、教知识更要教方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就是力量。的确,知识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否认的价值,但人的真正力量并不只来自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所形成的智慧,并在智慧的作用下开发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历史的机会,也铺设了平台。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性,是课程实施中必须着重探索的一个问题

知识不是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换句话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思考力比记忆力更为重要和有效,但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太过于强调记忆力了,导致很多人从大学出来发现,一路走过来记了不少东西,能用上的太少,在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方法上还有很大欠缺。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因此,我们对于教学要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教学生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