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岗班主任培训(102)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学习培训课程,结合您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曾用过哪些心理效应的方法管理班级,效果如何?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赖瑜     提交时间:2016-01-13    浏览数:0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利用心理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麻木的奖励,早恋,后进生问题是班级管理中常常遇到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些心理效应给班主任的启示。 

 借用“扇贝效应”钥匙开启“奖励优化”之锁 

(一)现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无法恰当把握奖励的频率和方式常常导致奖励效果不佳,他们对学生逐渐麻木的状态颇感困惑,我在实际操作中借用了心理学中的“扇贝效应”,通过奖励的“合理强化”切实提升奖励的有效性。 

(二)实验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对白鼠进行喂食,在反复喂食后,白鼠的反应会先停顿,直到下次喂食前一两秒才达到高峰,变得激动起来,其行为趋势如扇贝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扇贝效应”。 

 

(三)启示 

“扇贝效应”传递给我们的秘语是: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行为,没有奖励时,学生会热情尽失,继而“罢工”,放弃努力;得到奖励后, 学生就丧失了作出良好行为的驱动力,直到下一个奖励的到来。 

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这把钥匙,使奖励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不妨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启“奖励优化”之锁。

1. 以“间隔性强化”提升奖励的有效性 

虽然持续应用连续、固定的强化会导致扇贝效应中的懈怠反应,但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它能让学生容易完成任务,尽快得到奖励;当学生的学习或行为达到了熟练的程度时,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撤销强化。 

如,在小张改变上课做小动作这一坏习惯的初始阶段,我在他有细微进步时通过小奖品进行强化刺激;过了2周,我鼓励他说:“你做得非常好,已经能在大部分时间里不做小动作了,为帮助你继续保持这个好习惯,我会在今后一个月内继续观察你上课的情况,并在你达到要求时给你奖品,但不是每次都给;不过,如果这段时间内你都能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我就奖励你一个你更喜欢的奖品。”之后,我把奖励他的间隔时间逐步拉长,直至他养成长期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就不再奖励了。 

另外,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固定考试流程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此时,学生往往会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心态加倍努力学习,甚至开夜车。这种填塞式学习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我会采用临时测验的方法来个突然袭击,使学生有所改变,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我且坐定刻苦学,任尔东南西北风”。 

2. 以“合理化强化物”确定奖励的方向性 

在强化过程中,我注意到:有的学生面对奖励会逐步产生越来越高的期望,甚至不顾奖励的初衷,索要游戏机等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奖品,如果此时教师轻易让步, 会让学生觉得只要一直恳求,老师最终就会答应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这实际上强化了学生向教师提要求的行为。 

对此,我们首先要分辨哪些要求可行,哪些不可行,不可行的坚决不答应,让学生知道,虽然是奖励,但不合理的要求决不能满足。其次,要坚持奖励是用来强化良好行为的目的,注意学生要求的合理性,满足学生不合理的要求只会助长他们的不良行为,导致坏习惯的产生。 

3. 以“多样性奖励”激发奖励的趣味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奖励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感到厌烦,奖励就会失去强化的作用。我在实施间隔强化的过程中,注意强化物的多样性,用不同的强化物进行刺激。如通过“积分升级兑换奖品制”来提高强化过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期待感。 

总之,借用“扇贝效应”这把钥匙,可以让我们科学利用强化方法,巧妙开启“奖励优化”之锁。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