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岗班主任培训(1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李冰馨     提交时间:2016-01-10    浏览数:0     

教学案例及其评价

(一)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6.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二)教学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面

优点:

1、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主动、探究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认识量角器时我采用分散到教学的各个步骤中,特别是用半圆来测量各种角,既能紧密的联系到量角器,又能更好的使学生体验到半圆区别于分散的小角的方便之处。

3、量角的方法也是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不由教师直接传授,并且潜移默化的在各个测量环节中都有所体现和强调,可以说是一层一层扎实的巩固了角的测量方法。皮亚杰指出:每次过早地教给一些儿童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这样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所以采用了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结果效果很显明。

量角的方法,学生不仅应该会,而且要能说,但每个学生又可能会有不同理解,所以我淡化了纯文字叙述,注重实质,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量角的方法,从而化解难点

缺点:

1、本课教学,我用了很多时间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上。比如说第一次用大小不同的小角测量得出不同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体验并主动认识到测量角时必须用统一的测量标准;第二次测量,用统一的标准角来测量,结果是统一了,测量方法却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我的课堂设计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可是由于自己有点急躁,几个环节没能更好的扎实的进行,特别是没能给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空间。比如说在学生总结内外圈的读数时,应该让学生深入的讨论,仔细思考,扎实的巩固角的读数,从而为量角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由于自身能力欠缺,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丰富,板书欠佳,这都是我今后需更加努力的地方。

二、教学策略方面

优点:

1、创设的情景很有新意:角王国里故事

2、设计时重体验、重感受、重知识的应用,并提供给学生可操作的材料。例如对教学的例题与习题精心设计,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第一次让学生量的角就是开口向上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度量方法,还能消除思维定势,使学生能更灵活度量角。教师直接采用学生讨论的结果,尊重了学生、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最后估测一个破损角的度数,培养了学生估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把量角器制造的原理运用在这里,这体现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

缺点:

1、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

2、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评价方面

优点:

1、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同时应纵向考虑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的整合性。复习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锐角、直角、钝角有哪些特征等,不仅为新知识打下铺垫而且也为估侧角奠定基础。

  

2、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与鼓舞和唤醒。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让我们在预设中体会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点燃师生互动的火花吧,只要每位教师能够刻苦的砖研,我相信在你们辛勤浇灌下的花朵必将争齐斗艳.

缺点:

未设计一道学生容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方法的练习题。

可以制成课件,在度量角时小明是这样操作的你们发现他哪出错?

(1)角的顶点和中心点没有重合;

(2)角的一条边没有和0度刻线没有重合;

(3)内外刻度读错了;

以上这几种错误的方法是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能进一步牢固地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也为下节课学习角的画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方面的建议

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可以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同桌间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探讨并发现:当两个角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出各自的度数,再进行比较。

(2)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尝试量一量所画角的度数。反馈时,再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看一看上面的刻度和数据,并归纳量角的方法。

(应强调: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关于量角的具体步骤,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需要教师加以补充说明。然后要求学生量出教材上∠1和∠2的度数,并比较测量的方法的异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在完成“做一做”三道题目的基础上,再组织学习例1。让学生通过两组角的测量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2、关于练习中一些习题的说明与教学建议

(1)、练习中加强操作,通过第3、5、6、7等题,让学生折纸和用三角板拼摆出、量出、画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角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3题,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然后分别找出45°、90°、135°的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可适当启发。折成直角后,再折一折,就是45°,打开一个直角,就组成135°。把一个45°角平均折成3份,取两份,再和45°角合在一起就拼成75°角了。  

(3)第6题,要求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05°、120°、135°、150°、180°的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他们先想一下两个三角板每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启发学生想,利用三角板上的角怎样组合才能拼出题目中要求的各个角度。 

第7题,要求学生量出各角的度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由于这四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也为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作些准备。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