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岗班主任培训(1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曾小群     提交时间:2016-02-22    浏览数:0     

 

散文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是智慧的结晶,有着迷人的风采与魅力。因此,散文教学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构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人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艺术表现形式异彩纷呈,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只有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熏陶的归属。

    1.理清文章的线索。

散文是“形散神聚”的美文,读者若想明白作者的思路,就应从理清线索人手。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具有某种思想意义的事物来连缀各种互不关联的“画面”“片断”的并列式散文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线索在其他文学体裁里不一定都有,比如短小的抒情、咏物、写景诗,一般都不需要有线索。但在散文作品里,线索却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越是形式多样、活泼的体裁就越需要维系其艺术生命的线索,使生活的珍珠串成一圈,像项链一样成为艺术的珍品。散文的线索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时间的次第,可以是空间的转移,可以是情感,可以是事理,可以是物体……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依据线索的特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的发端、拓展、转折、延伸等。

2.品味文章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讲究、最绚丽多彩、最值得品味的。它们有的浓妆重彩,有的天然朴实;有的如大江东去般豪放,有的如涓涓小溪般清丽婉约;有的灵动,有的飘逸……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课文中最有活力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品味。

3.理解文章的情感。

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根据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在《背影》一文中,作者以家庭灾祸作为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使读者深切体会到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茫之际,在送子远行时的那种牵挂,那种不忍不舍,那种满怀希望而又觉得前景黯淡的复杂感受。

4.把握文章的意境。

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因而有着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所有,也为散文所有。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是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承认了散文的另一特征,即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驭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和谐统一。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径,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的场景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情思、深邃哲理。

《春》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重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难点)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

  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4)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前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第一至三小节。(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2.问题:

(1)第一至二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2)写第一至二小节有什么作用?

(3)第三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4)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5)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会是怎样的情景?

(6)说说“偷偷地”“钻”等字词用得好,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这六个问题)

3.明确:

(1)

(2)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l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

(4)

(5)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以及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后的惊喜。

(6)

4.教师小结:总结第一至三小节的主要内容、写法,指导学生从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

第二课时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学生自学第四至七小节。学生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问题:

(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2)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3)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4)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1)

(2)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渗透着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且语言生动活泼。

(3)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作铺垫。

(4)美句赏析。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①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a.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能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②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词为什么用得好)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b.野花……散()在草丛里——“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拓展延伸

1.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口头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过渡)大家笔下的春天也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无限遐想,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影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春天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2.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说说你的看法。

3.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接近理想了?(2和第3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4.课堂小结: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地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l.继续摘抄有关“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2.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两文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评析:

1.朗读不够。

2.品味语言不足。

3.感悟情景不足。

4.拓展延伸牵强附会。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