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的测量》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胡春根     所属单位:新余市渝水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5-10-22    浏览数:0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太阳高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本课学习的一种方法,正确测量太阳高度,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和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影长关系示意图。
学生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讲述:课前,我们观测了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
  2、提问:
  (1)汇报一下你观测的结果。(观测时,影长多少。)
  (2)根据观测的结果,你发现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讲
  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早晨到中午逐渐变短,正午时最短,正午之后逐渐变长,每天都是这样。
  4、讨论:为什么阳光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会有长短的变化呢?
  5、讲述:阳光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高度(板书)的变化引起的。那么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太阳高度的含义
  (1)出示太阳高度示意图。
  (2)讲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不仅有方向的变化,还有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可以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来表示。夹角大,太阳高度大;夹角小,太阳高度小。(用板画或抽拉式投影片演示太阳高度的变化。)
  (3)出示太阳高度与影长关系示意图。
  (4)提问:在这张图上,画有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和当时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比较一下,太阳高度的大小与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有什么关系?
  (5)讲在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越大,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越长。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测量当时的太阳高度。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