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掌握方法,文言文阅读解题并不难

发布者:张三保     所属单位:峡江县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5-10-29    浏览数:0

明确目标,掌握方法,文言文阅读解题并不难

——例谈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下面是2013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以上考题,我们可得知中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是: 

1.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句子停顿)。如考题1 

2.理解字词在句中的意思(词语解释)。如考题2 

3.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语句翻译)。如考题3 

4.对文段的感悟启示(阅读文段后有什么启迪或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如考题4

5.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文意,简要说说xx是个怎样的人)。如考题5 

那么,我们应怎样来做好这些考题呢?

下面我来谈谈江西中考文言文考题的解答方法。 

1.句子停顿 

.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可从以下方法入手: 

1)“语意法”:重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如考题1,关键是理解“败于秦晋”含义,整句的意思是“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其正确的划分是选择B 

2)根据语法结构 

①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如考题1,“王之兵”是陈述的对象,“自败于秦晋”是陈述的内容,是主谓结构,答案就不言而喻。 

②谓语动词与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二衰

 (3)借助文言词语 

①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要停顿。像“夫”“盖”“若夫”“是以”“故”等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内容的作用,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如:夫/环而攻之 

②时间状语放在句首要停顿。如:已而/夕阳在山 

③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要停顿。如:可/以为师矣 

④句中表转折、并列、顺承关系的连词要停顿。如:人不知/而不愠 ⑤句中语气助词“也”后要停顿。如:余闻之也/ 

2.词语解释 

解释文言文词语可遵循两个原则: 

1)推断词义。积累并掌握文言文词语意思,解题时根据这些知识,推断词语的含义。如,解释“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中“尝”字的含义,借助已学过的课文《伤仲永》语句“未尝识书具”,推断词语为“曾经”。 

2)语境辨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语境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如考题2,“丧” 、“明”,如不结合语境,“丧”可能解释为“奔丧”,“明”可能解释为“明白”。但结合语境,“丧”在这里应解释为“丧失”,“明” 在这里应解释为“明智”。 

3.语句翻译 

1)语句翻译技巧 

    ①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等,都可保留不译。如“晋太元中”(《桃花源记》),就可译为“东晋太元年间”。 

②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在翻译时应将“再”“三”后面的“鼓”补出来。     

③删。删掉不译的词。如“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在翻译时应将无意思的“之”删掉。 

    ④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吾闻二世少子也”(《 陈涉世家》),在翻译时应换成“我”。 

    ⑤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是要换成“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形式。 

   ⑥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次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如“故”在古汉语中,有旧的东西、所以、原来、故意、原因等义项。在“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中,就要翻译成“所以”。    

2)语句翻译步骤(如考题3 

 第一步:落实关键词语,正确解释词语意思。关键的词语有“弱”、“乱”、“下”,意思分别是“弱小”、“不稳”、“少”。 

第二步: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做到不漏译。“弱”、“乱”、“下”的前面分别省略了“国家里军队”、“政局”、“问题”,翻译时要补上。 

第三步:看语句顺序。语句顺序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就按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就要调换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方法详见《语句翻译技巧⑤调》。本题语句顺序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第四步:忠实原文,准确无误,通畅顺达,富于表现力。经过前三步的准备,考题的译文是: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4.感悟启示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2)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3)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4)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要解答考题4,先要读懂文段,领会文段的内容、情感倾向。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在“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背景下攻打越国,可见他缺乏自知之明。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只看到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把握这两点,此题就迎刃而解。考题4的答案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5.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分析人物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动作、行为、神态,有时语言可以刻意伪装,但动作、行为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    3)注意侧面描写(烘托),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容易引起旁人的反应(议论),写旁人的反应和看法,就叫侧面描写。 4)关注作者的情感,通过作者对人物描写、人物主次关系、事件叙述、详略的安排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看作者的感情是爱是憎,看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     分析楚庄王形象可从分析人物语言、动作行为入手。楚庄王想攻打越国,是因为越国“政乱兵弱”,然而“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当他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王乃止”,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此外,江西中考语文近几年来都设置了考查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能力的题目,如2012年中考语文卷第12题: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解答此类题型,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审清题目,把握要求;第二步,回读原文,找准答题区域;第三步,深思熟虑,分步作答。 

根据文意,唐太宗对弄虚做假者很生气,“欲杀之”,认为应该杀死;而戴胄主张“据法应流”,认为应该流放。对唐太宗的质疑,戴胄有自己的解释:“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这是戴胄的理由,如果将这段话翻译,那就太长了,我们要进行概括:戴胄的理由是应该根据法律,这样才能保全大的信用。 

这类题型,还将在以后中考中出现,同学们要多加注意。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了考查方向、范围和重点,掌握了解题方法,那么,做好文言文题目就不难。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