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华丽多彩的自然美景

发布者:邓仲宜     所属单位:希望学校     发布时间:2015-12-30    浏览数:0

           秀出华丽多彩的自然美景

                   ----浅谈写景作文的技巧  

    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很棘手。就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语文部分)中都未明确提及写景状物的文章怎么写学们面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只觉得到处都很美,但不知怎样下笔,表现得束手无策,特别茫然。笔者认为同学们的些表现,真枉对了闪耀的红日明月,枉对了俊美的高山大川,枉对了轮回的四季美景……

    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如果按以下几种方法写景,能够学生学会怎样绘声绘色抒写大自然美景

一,结合平时的观察,生活常识,知识积累,认真思考将合理的意象(被描写的对象),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笔者在讲授七年级第三单元现代作家朱自清《春》第自然段图时,要求同学们找出图中的意象。同学们很快找到了“桃树”、“杏树”、“梨树”蜜蜂”、“花”等,都是充满着春的气息的意象,这幅春图画面中,绝对没有夏天的烈日骄阳、没有秋天的枯枝败叶,更没有冬天的冰天雪地……千万不要认为在图中找意象是个简单的、可忽视的事,这是为将合理的意象(被描写的对象)写入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做准备、做训练,因为教师经常会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写景文字:繁星满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烈日炎炎的桃花朵朵开满了枝头;在冬季的田野里青蛙不停地叫……等常识性错误,均与学生观察景物不仔细,缺乏生活常识,知识积累不够等都有很大关系。学生写描写景物的作文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了解高山大川、月升日落、四季美景、气候地理等知识,将合理的意象构成一幅幅美景图。

    二,善于用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来观察、体会所写之景,切勿仅用视觉观察景物。

 同学们平时写景时往往只会写用视觉感受到的景。游历高山大川时,只看见山峰,树木;观赏月升日落时,仅留意有太阳,有月亮;感受四季美景时,眼中只有叶儿、花儿、果儿……以七年级第三单元现代作家朱自清《春》第五自然段春风图为例,作者充分调动了五官来写风,如:“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混着青草味儿”(味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视觉),“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听觉)。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极细腻的笔触,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而在实际写作中多数同学写风,只会写看到的风的大小,或吹到这儿,吹到那儿,不会调动五官来感受“风”,让读者根本感受不到风的神韵。

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景物。

如小学四年级课文《火烧云》中这样写道:“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就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火烧云比作马,又模拟马的动作把火烧云的变化描写得惟妙惟肖。

七年级第三单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景时虚实手法并用,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是实写;也有虚写: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的神情,薄雪也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样使景物形似传神。

动静结合的手法在朱自清《春》一文春雨图中有体现:如“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人、农夫的活动是动景,恬静的夜晚、黄晕的光稀稀疏疏的草屋等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景色更加丰富,更加优美,更加动感。就如同在平静的海面上有行驶的帆船或在平坦的沙滩上添加嬉戏、休闲的人的景象比一望无际、空无一人的海面和沙滩的景色美得多;也如同在沙漠上添上一列缓缓行走的骆驼的景象比广阔无垠、孤寂萧条的沙漠之景胜过好几倍。

这些手法的运用会让所写之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顿时,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令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四,描写景物要注意多用带色彩感和动感的词语。

彩色的画面观赏性强,就如同彩色电视的画面比黑白电视的画面更好看、更美一样。如梁衡的《夏感》这样写道:“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金黄”、“绿”、“赤”、“碧波”、“嫩竹”、“夕阳”、“红叶”都是带色彩的词,这样写,让夏天的景象更直观可感。

画面产生灵动感就要多用动词和形容词,又如《夏感》:“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这些打点的词语都是很优美的动词和形容词,这样写,语句优美,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使画面有灵动感,可谓一举三得。

     五,描绘景物应立足多角度、按合理的顺序抒写

多数同学描写景物时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凑完字数了事,常常写得杂乱无章。其实,要呈现真实完美的景色,先要选择多角度来描绘景物,也就是要确立好观察点。如定点观察(可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和环视)、动点观察(是定点观察的连续)、散点观察(是定点观察的分散),正应了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朱自清《春》:“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就用了动点观察,作者一路走着,看到了景,看到了人,有静景,有动态,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再则要依照顺序来描绘景物,这是描写景物的需要,也是全文结构布局的需要。众所周知,顺序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但许多同学在实际写作中就不会考虑这些,写出来的景物,既没有合理的顺序,也不丰富多彩。而朱自清《春》的结尾就运用了时间顺序,就显得条理清楚,而又富于变化:“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变化的过程。

六,情景交融才能抒写出动人景。

可以这么说,单纯的描写景物的文章是创设不出良好的意境来的,也是无意义的。景物描写只有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才能创造最佳意境。可想而知,如果朱自清没有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与对春天热爱之情结合起来,就不能创作出《春》;如果老舍没有将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与对济南冬天喜爱之情结合起来,就不能描绘出《济南的冬天》;如果马致远没有将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与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结合起来,就产生不了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在写景的文章里,景物描写一定要与作者情感互相交汇在一起,既创设出美好的意境,又提高了作品的立意。

综上所述,大自然千姿百态,集智慧,哲理,灵性于一体。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有情趣。因此,将以上写景的方法,科学地、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九年义务教学阶段的写景作文的教与学之中,并加强训练(小学阶段分项训练,初中阶段综合训练),这样,一定能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写景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如同手中紧握了一台高清晰度的摄像机,一定能秀出一切华丽的、多彩的、动感的大自然

附:摘录资料目录:

1. 朱自清《春》

2. 老舍《济南的冬天》

3. 萧红《火烧云》

4.梁衡《夏感》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