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者:童洁婷     所属单位:鹰潭市上清镇上清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5-12-31    浏览数:0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小学童洁婷  评析/鹰潭市教研室 陈泉堂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2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三、四、五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字,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举,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引上绝路、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积累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1)推荐成语: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壮烈豪迈   勇往直前  宁死不屈

坚强不屈  坚定不移  无所畏惧  大义凛然  顶天立地

(请学生开火车读,并说说这些成语的特点。)

2)比一比,记一记。(30秒记成语,看谁记得多。)

评析:课伊始,看似平实的有关英雄人物的词语积累,却为切入课题做了不动声色的铺垫。

2、揭题,读题。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读题)

3、释题:理解壮士,引导紧扣字。

师: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在你的心目中怎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交流后再读题)

评析:开课伊始,老师便抓住课题中“壮士”和“战士”的对比,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文眼“壮”字之上,这个切入口选择得非常恰当。之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壮行”“壮言”“壮举”“壮志”的细腻解读,拎出了文本细读的一条主线,这既是文本解读的一条线索,也是课堂结构的主线,有了这条明晰的主线贯穿,本课教学虽字词句篇多方兼顾,听说读写背五样俱全,但却忙而不乱,精彩纷呈,语文味、深厚度、起伏感和生成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练习快速阅读,回顾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落。

1、出示“快速阅读法”,生练习快速阅读,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生上台贴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落。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评析:本组教学有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就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概括学法,研读第三、四、五部分。

1、引导学生概括上节课的学法。(出示:抓重点词句朗读体会)

2、自由读文,找“壮举、壮言”。

请学生用“抓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三~五部分。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五壮士的壮举,用括号标出五壮士的壮言。

3、品读重点词句。

(一)第三部分——“引上绝路部分:

1)出示第3自然段第4~7句。

2)引导学生抓住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紧跟绝路等词反复朗读体会,感悟五壮士勇于牺牲的精神。

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哪些词让你看出了战士的勇敢坚定和悲壮?

斩钉截铁是怎样一种状态?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班长坚定的决心?此时,班长和战士们心里是怎样想的?

出示“绝”在字典中的解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绝路”。

(相机板书:勇于牺牲)

【“引上绝路”部分关于班长和战士们壮言壮行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层层剥笋”式语文品味之法。这段语句的学习老师运用“抓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先让学生读出整体感受,然后在同学们坚定的朗读中切入“斩钉截铁”,理解 “斩钉截铁”是怎样一种状态?并通过“走”字和感叹号的品读感悟体会班长坚定的决心。这是第一个层次的品读。 接着老师抓住“绝路”一词反复研读体会班长的英雄之举,体会五壮士心中的那一份悲壮。这是第二层次的读。第三层老师进一步通过“紧跟”“热备沸腾”等词语的解读感受五壮士的目标一致和勇于献身。老师就是这样以“斩钉截铁”为切入口,层层剥笋式地直至中心,最后凸现出人物的高大形象,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二)第四部分──“顶峰歼敌部分:

1)出示第4自然段第6~10句。

2)找出重点词,交流读后感受。

3)是什么力量让战士们如此英勇,如此奋不顾身?

同学们请看——(出示南京大屠杀的画面)

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画面,教师配乐动情讲述,激起学生的对敌人的仇恨之情。(板书:仇恨敌人)

4)引读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了,你就是班长——

A接读:同志们,

师: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

B接读:五位壮士的决心。

师:带着

C接读:中国人民的仇恨。

师:向敌人头上

生齐读:去!

5)此时此刻,一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请生上台写(英勇顽强……)

童老师对层层剥笋之法的第二处运用是在“顶峰歼敌”部分的壮士举石砸敌的句段中。第一个层次,先找出班长的五个连贯动作和如火般的壮语,进行初步的练读,当学生因种种原因无法读出那份深层次的仇恨时,老师巧妙地通过一段精心设计的关于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动情描述,引发学生的仇恨,并通过读将其渲泄出来。这是第二个层次。但还不够,在第三个层次中,老师再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引读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壮士们的英勇豪迈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层层剥笋之法的妙用。

(三)第五部分——“英勇跳崖”部分:

(出示课文第6~9自然段)请学生高声朗读。

1)图文对照,感悟五壮士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蔑视。

2)你认为五壮士跳崖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3)引读激发情感。

4)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喊出了什么?

(相机板书:忠于党和人民)

5)同学们,让我们把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举、壮言永远铭记于心!(配乐齐读)

四、补充资料,促情练说。

1、出示五壮士跳崖后的有关资料和“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图。

2、以情促说: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壮士,面对着纪念碑上金光闪闪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出示:五位壮士,我想对你们说……

【本课教学中,童老师确立了一个情感熏染之下的语言立体训练板块。这些训练点看似散落在文本的各段各句,但无论是开篇词语的积累背诵,还是课题中壮字的品读,无论是对““斩钉截铁”、“走!”、“紧跟” 、“绝路”等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还是面对纪念碑的想像练说,处处与“壮”字关联。这个个训练点就像闪光的珠子与训练主线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训练整体。这样一种训练模式可称之为“一线串珠”法,正是这样一种方法的运用,使得童老师的课堂充满了语文味和情趣感,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

五、谱写《英雄赞歌》,升华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把心中想说的话都放进这首《英雄赞歌》之中,用我们的心声共同谱写这一曲《英雄赞歌》!(出示《英雄赞歌》,师生合作配乐读。)

英雄赞歌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在我的心中耸立着一座伟大而庄严的丰碑,

 上面刻着五位壮士的名字:

                             

 五壮士啊,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啊,

 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楷模!

 你们的英雄事迹将流芳百世,你们的英雄气概将永垂不朽!

 是你们,用            谱写了一曲曲          的壮丽诗篇! 

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那一段受尽屈辱的历史;

 我们不会忘记那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请烈士们放心,

 我们一定会                                                   

我们一定会                                          

【本课中,童老师共安排了两次拓展。第一次拓展安排在学生品读“同志们,用力砸!”一句时,由于红色经典离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远,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情感、文本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三者融合为一呢?我想,童老师此时恰到好处的一次有关日本人罪行的资料补充缩短了学生理解文本上的差距,为学生读出句中的仇恨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渲染铺垫作用,这样的拓展就显得非常必要。正当我们对本课的结尾充满期待之时,童老师又在一段深情的总结语之后,加入了一个有关五壮士的补充材料,用时不多,但这第二次的拓展却很有必要,时机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促情练说,让学生面对纪念碑说出自己的感受,此时的表达就是学生整堂课的感情蕴积的总体抒发。所以,这个点上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呈现这么一段材料,学生抒情练说的层次才能上去。之后,老师再顺理成章地出示一段练笔,叫做师生共谱英雄赞歌,这不仅是拓展,更是一种说写的迁移,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曲终收拔当心划”这句诗,使整堂课给人完美收束之感,训练层次清晰、主线突出。什么叫“恰到好处”?我看这样的拓展练笔就是!“恰”就是“恰巧”、“恰当”、“恰如其分”,资源拓展只有“恰”到了,好处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千千万万抗战英雄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昨天,珍惜今天吧!

七、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了解更多革命英雄故事。

2、摘抄文中好词句,课外搜集、摘抄其它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八、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马宝玉            

                            葛振林         英勇顽强 

          诱敌上山          宋学义          勇于牺牲

                            胡德林            仇恨敌人

      接受任务              胡福才            忠于党和人民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