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发布者:夏莉莉     所属单位:广丰萃始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28    浏览数: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有人不喜欢数学是因为觉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不到,这就导致了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同样充满着数学。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在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啊让那个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不再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年级小学生,游戏是他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思考,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所以应用游戏结合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事实上,这样做,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可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取出7个小方块,然后在画有一个圆圈的桌上反复投掷并记录每次投掷后圈内、外的小方块数,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识更新的组成;又如,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现象”

    数学来源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 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长方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形中各线段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相邻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形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在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了研究相对相邻的切入点。相对相邻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份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相邻的关系。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总之,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时间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数学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不断地把生活中的知识、现象和单调的数字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生动,更形象,课堂气氛更活跃,使学生乐学、好学。同时,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和探索,联系当前社会环境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