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 构建和谐课堂

发布者:陈永娥     所属单位:象山场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29    浏览数:0

更新教学理念  构建和谐课堂

 

“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也作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很重要,因为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其核心任务是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

新课程改革的几大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生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在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和谐特色文化,学校领导、学科组长和全体教师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实践、总结,确定了学校教学理念为:聚焦课改理念,营造和谐课堂。这一理念有三层意思:

一、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调整合性,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

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我校在学校和谐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实践中总结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标准: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相反,善意的微笑,平易近人的表情,关怀爱护鼓励的发问,轻松耐心的回答,如“好!”“很好!”“很有创造性!”通过鼓励的话语拉近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 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我们教师面临任务既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建设者。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使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其中最高的境界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自己将来可以借以争取成功的基本素质即:我们通常说的要“授之以渔”。怎样让每一名学生,尤其是中游、学困生获得成功呢?简单的说“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1、低起点:教学中可采取的方法:教授新知识时用原有知识作为起点,用鲜明的实验或直观表象作为起点,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作为起点,用与本课内容的相关故事片断、科学史作为起点。

2、小步子。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子减小,尽量考虑能使学生成功,从而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我认为最好做法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作出努力所能得到的直接结果,即把要讲的知识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稍加努力就可获得成功体验。当然学生认为的难点一定要多讲几遍,并且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多活动。首先,教师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②给学生思考的限度空间 ③给学生记忆、反思的时间。  其次,处理好自主和合作的关系,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对于学生来说思维有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合作、交流、多维互动。学习在学生“自主”独立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完整需要补充,教师一定不要越俎代庖,一定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教师要做活动的引导促进者和参与合作者。 

4、快反馈。①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表情,倾听课堂上声音,及时调节教学。② 教学中有教师讲、学生练,更要有教师的查,一定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对学生的成功及时欣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就处处有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把生活带近课堂,整合教学资源和生活资源,不断充盈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拓生活世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提升意义,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课堂还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儿”。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四、预设和生成和谐碰撞,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课堂教学尽管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适应学生的即时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预设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当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时, 教师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就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尊重教育资源的生成。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律。

和谐课堂是践行教学理念的主阵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互动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那么,如何让教师教学观念的发生转变呢?我校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理论知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各种小课题研讨活动和教研活动,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一)主体观念的改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标对教学理念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探索、思考,以及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按着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学方式,即教师马不停蹄的课堂讲授、学生一字不落的被动接受,其表现形式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其最大弊端就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我们能转变这种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地学习,那么,收到的效果将是,学生对知识将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更加自觉地去探索知识天地里的奥秘。

(二)教学处理方式的改变——与学生形成互动,做学生的“倾听者”  

对于某个学习问题,当许多孩子有着同样地想法,而却会有某些个学生观点不一样的时候,或许很多老师的处理方式就是告诉观点不一样的孩子,那是错的,然后再把那问题的解答思路再分析一遍。如果我们仅限于对所谓标准答案的教学,那么,我们将会使得孩子的思维得不到发散。这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并说出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认为的,做学生的“倾听”,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散,养成善于动脑,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孩子们从内心地喜欢上学习。 

(三)教学内容观念的改变——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组织主题活动

有些教师会认为,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在其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并联系到相关的课外知识,立足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他们把视线放宽、放远。

(四)坚持自我反思的观念——自我反思,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坚持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可以真正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历程与结果进行重新审视并作出价值判断,通过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发现其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自我反思过程,既是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形成和转化的过程。

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中问自己下列问题: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在这节课中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我的目标?如何组织材料和学生,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性的评价?

教学后的反思需要对所选教学目标的适用性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在整个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哪些内容?为什么?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会更成功?为什么?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是否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在这几天中一直苦思冥想?我怎样才能找到答案?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

(五)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适时充电,更好地适应新挑战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未来的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每人读一本专业书籍和一本文学书籍,要求教师写出不少于8000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

在“营造和谐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我校教师热火朝天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全体教师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研究总结出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流程,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我校教师正以“我的课堂我做主”为主题探索适合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扎实推进新课程理念,学校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个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和谐局面。

新课改呼唤和谐课堂!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成功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用心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就可以达到这种看似无痕的教育境界。

和谐,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