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度”

发布者:方正开     所属单位:乐平市横路中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31    浏览数:0

把握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度”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一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进入我们的课堂,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开放性作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行为,是语文新课标带给作文教学最显著的突破。它不仅指作文题目的开放、文体的开放,还包括写作时间、空间的开放,写作形式的多样化,作文批改的多元化等。实践证明,开放式作文教学对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较好的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老师对开放式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操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无度开放”。那么如何把握开放作文教学的“度”,以真正实现作文教学因开放而精彩呢?

一、    命题开放,多元渐进共构

传统的作文课,老师总要为出一个作文题而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因为要出一个既让学生有兴趣写,又要让学生有话写的新颖、不重复的题目并非易事。开放式作文解决了很多老师出题目难的问题。但有的老师一到作文课,要么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最熟悉的人,要么写关于环保、生命等等诸如此类大得摸不着边际的话题,有的老师干脆什么题目也不布置,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显而易见,部分老师模糊、泛化了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意义,肤浅地理解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命题开放理念。开放式作文,首先解决学生有话写的问题诚然不错,所以题目尽量不设障碍。但长此以往,学生对审题、围绕中心选材等一系列作文方法和技巧就显得陌生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不能提高,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作文题目是必须要的,但题目的拟定应当是多元的。例如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作文时,我就指导学生采用多元的命题方式, 可以后写“————(什么样的)我”、“未来的我”、“唉,我”、“嘿,我这个人”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题目的拟定,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自己乐于表达的题目,学生学得开心,写得快乐。

2.题目的展示需要渐进性。要将每一习作训练单元分成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使学生拾级而上,在愉悦中完成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发展。曾听薛法根老师教学“我最爱听的一句话”,他先让学生大面积交流爱听的一句话,在把学生的思维都激发之后,让学生说说最爱听的一句话,板书完成课题,之后交流原因,指导写法。薛老师的作文指导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心理。

所以,开放式作文教学提倡命题开放,并不是不要题目,而是要根据教师、学生、环境等教育资源对题目进么重新解构,赋予作文题目以新的内涵,且更具灵性,让开放的作文题目多元渐进共构。

二、    内容开放,情景表达相生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但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连教材的安排也都走向开放的趋势。习作《暑假里的事》教材上写着“把暑假里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写下来,写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位教师在执教时,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写,重在培养作文的兴趣。结果有的学生写的是在暑假里“玩火”。教师意识到了学生在认识和行动中出现了偏差,向其指出来,学生却不以为然,说:“我觉得这件事有意思啊,书上不是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吗?”还有些学生写得很简单,只是介绍了事情的大概,提示他可以再具体地介绍一下印象深刻的部分,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书上说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只是强调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后,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可抒了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学生不会因为多了这样的话就开阔了思路,也不可能因为这些话语的提示就内容丰富,情感荡漾!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自己的角色意识,正确理解把握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教学实践智慧,引导学生选材时拨“乱”反正,掘浅入深。在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的同时,应该渗透甚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搜集处理丰富的信息资料,让学生捕获印象鲜明、情感丰富、感悟深刻、体验独特的“心事”。把想象的自由还给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境,抒发来自内心的情感,书写来自内心的想象。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的同时,应该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唤醒内心深处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留下独特视角下的难忘一隅,才会写出纯真、动情、个性化的作文。

三、    时空开放,课内课外融合

传统的作文课堂就是在课堂上利用两节课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有的甚至硬性规定四十分钟完成。开放式作文教学提前一周、一月或更长的时间把作文题目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阅读、观察,积累材料,立意谋篇,写出的文章自然比在课堂上两节课完成得更好。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由于有充裕的时间,有的学生还写出了一千字以上的作文。这是开放式作文教学的优势。

此外,开放式作文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写情景作文;可写读书笔记、日记、周记、随笔,甚至进行专项研究性写作训练;在学校成立文学社,出版文学报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利用多媒体方式来作文等等。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表现个性、展示文才的机会,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然,开放的课外作文和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但我们同时呼唤课堂作文的回归,在作文时空开放的基础上,让课堂之源与课外之流,互交互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应该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让师生合作互动,交流生活体验,讨论人生意义,探讨习作窍门和方法。也应该有学生与老师、同伴、文本的多向对话,打开思维通道,消除思维障碍,激发思维情趣,活化思维情结,优化思维流程。

四、    评改开放,师生合作互动

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老师首先应该深刻领会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在新理念引领下的“度”,策划形式丰富、活泼有效的评改策略。然而,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不善调控,方法不灵活甚至误解了新课程理念,任学生自行操作,不负责任。学生呢,因为年龄特征、作文水平等的限制,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评改,很多时候也是匆匆看过,敷衍了事。为此,我进行习作评改策略探索,对学生的习作采用了赏识的评价态度,让评改在师生合作中互动互生。

1 .小组赏识。苏轼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自评,有的很难发现自己作文的得失。学生互改作文,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学生看学生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在自我赏识的基础上,同桌或合作小组可以进行交流并赏识。人人参与,由每位学生宣读所赏识的词、句、段或新颖的开头和结尾。并由组内同学谈谈听后的看法。这种赏识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并具有浓郁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2 .教师和集体赏识。老师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这是传统作文批改所没有的。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非常宽容的评价手段,要求我们不要对学生的作文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保持作文的热忱,这对形成他们写作的个性和表达特色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开放式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它不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开放式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吸收传统作文教学的精华,把握开放的“度”,让开放式作文教学在实践中成长、提升,让作文教学因“有度”的开放而精彩!

评论
发布

2015年